“经过三年多来的努力,番禺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更加”:试点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美化、民生更加改善、集体经济更加壮大、品牌更加响亮。”记者近日从区委农村办了解到,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民生进步、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是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近年来,番禺区重视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点的基础设施、产业经济、历史文化、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综合发展水平。坑头村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市考核验收,并与大岭村获评为首批广东名村。
重建村庄环境
番禺区抓好试点村市政道路改造、道路硬底化工程、内街内巷改造,明渠改暗渠,试点村主要道路硬底化率达100%。推进光亮化工程,为未装设路灯的道路和内街巷增设路灯,试点村主要道路光亮化率达100%;对部分主要街道、公园、内街巷的路灯和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农村二次改水工作、危破房改造,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到目前为止,番禺区所有创建点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七化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五个一”工程建设。优化村庄管护机制。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以“一镇一站”、“一村一点”为目标,积极完善农村垃圾收集体系。指导试点村建立现代村庄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治安管理等专业队伍,彻底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推进村庄综合环境整治。加大“六乱”整治力度,清拆试点村内乱搭乱建的建(构)筑物,重点进行招牌广告整治、道路两旁环境及内街巷、主要出入口的美化及整饰,美化村庄整体面貌。推进道路沿线、池塘、景观湖沿岸和公园的绿化升级改造。通过见缝插绿、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小品,开辟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等,营造村庄宜人生活环境。
重构产业经济
番禺区引导各试点村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整治“五类”污染企业,优先选择引进节能环保、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精心呵护生态环境。积极利用“三旧改造”和“腾笼换鸟”政策,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支持村级产业园转型升级,积极招商引资,引进高附加值的产业和经济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如大龙街新水坑村盘活原玻璃厂的厂房,重新建成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综合写字楼和标准化厂房,成功引入动漫、生物科技等绿色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腾出位于市新路旁、地理位置极佳的旧经济发展公司、旧昌明酒楼和旧厂房,投入8000多万元打造成连片商贸区,实现了物业租金收入倍增,村集体收入持续大幅增长。
南村镇和坑头村共计投入1510万元对坑头市场和商业综合楼升级改造,村市场、商业综合楼租赁收入从原来的69.6万元,上升为134.2万元,增长93%。与此同时,随着村庄综合环境的改善,村民物业价值不断提升,物业经营性收入提高约30%。
重现古村魅力
番禺区注重加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维护。如沙湾镇北村修缮了留耕堂、聚福楼等明清古建筑40余座,蔡一村对孖祠堂、文昌塔、光裕堂等历史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增添历史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从挖掘沙田水乡文化元素入手,将岭南水乡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明相结合,开展飘色、咸水歌、龙舟、醒狮表演等广东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组织曲艺私伙局送戏下乡、周末广场音乐夜等文体活动进农村、进社区,丰富美丽乡村创建内涵。加大美丽乡村旅游开发力度。积极组织各级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大力宣传创建特色和成效。精心策划特色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到番禺区参加乡村旅游。沙湾镇北村举办了“2012沙湾民间文化艺术节暨古镇旅游启动仪式”,拉开了美丽乡村特色旅游的序幕。南村镇坑头村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中秋——番禺美丽乡村民俗文化节”,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美丽乡村知名度显著提升。
重塑公共体系
番禺区坚持惠民优先,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创建点延伸,改善农民群众民生福祉,增强幸福感和满意度。强化各试点村及其周边的规范化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绿色网院、计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年报销最高额度提高至35万元。35周岁以上村民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员参保,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大力推进镇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完善镇、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为村民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