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以“互联网+”应用型教育实现精准扶贫
2015-09-30   来源:张掖农批网 人民政协报 作者:陈健   字体:【 】  浏览:37次   评论:0

治贫先治本、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爱因生教育集团多年来积极参与云南的教育扶贫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全免学费;面向云南特有的7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每年招收30名学生设立民族发展扶持班,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全免;为民族地区捐建电教室等。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思考、探索如何将教育扶贫开展的更加精准、更有成效。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我们尝试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去审视教育扶贫工作,得到了许多新的收获。

“学什么”与“谁来教”是教育扶贫的“痛点”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抓住需求的“痛点”。而教育扶贫的“痛点”并不是硬件问题。过去开展的教育扶贫活动,大多是为贫困地区捐资捐物,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但对软件问题关注不足。

教育扶贫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什么”,即贫困地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类型的知识,应当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其次是“谁来教”,受整体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贫困地区即便增加资金补贴,仍然难以吸引到优秀的教师人才。

因此,教育扶贫的“痛点”更重要的是软件问题,即课程内容、师资队伍等,其核心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通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高质量、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输送到贫困地区。

开展应用型教育

应当是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

贫困落后地区并不缺乏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真正缺乏的是将资源变为财富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缺乏的是带领群众致富的企业。因此,为贫困落后地区输出应用型教育,培养大量实用型、创业型应用人才,帮助当地群众掌握技术、技能,创办乡镇企业,是改变当地面貌的重要举措。

2014年起,我们承担了教育部在滇西地区的“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精准教育扶贫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复制的成功模式。该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为滇西地区农村培养1000名青年优秀创业人才或致富带头人,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村籍,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适龄青年,项目由“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具体组织,云南工商学院、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院校参与共同推进。开设课程以应用型课程为主,包括基础课、技术技能课和创业课三个模块。

责任编辑:雍敏
Tags:应用型 扶贫 责任编辑:陈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民工对金融多元化需求亟待关注 [下一篇]有机蔬菜使用化学农药成潜规则 如..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