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聚焦乡村教师职业痛点:待遇低、成长空间狭窄
2015-10-16   来源:商洛农批网 半月谈 作者:明日挤得下   字体:【 】  浏览:38次   评论:0

   330万乡村教师是照亮15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000多万农村娃的烛光。最近,半月谈记者赴北京、湖南、河南等地调研发现,师资难招难留、待遇地位低下、成长空间狭窄等痛点仍困扰着农村教师群体,这些痛点成为一段时期内农村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首要难题。 

点击进入下一页

偏科之痛 

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同城区的差距明显。2014年冬该市92所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城区小学全部超过平均分,农村小学仅有2所超过了平均分。2014年中招成绩分析,22所农村初中只有2所超过全市平均及格率。

在湖南某山区县教育局组织的调研考试中,农村教学点许多孩子成绩只有二三十分,而县城学校的孩子则大多80多分。

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事实上,近些年农村生源大量流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背后,是师资结构的参差不齐。

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湖南有农村学校语文课由炊事员临时来教,河南一些农村孩子的数学课由体育老师来教,还有不少教学点所有课程全部由一位老师“包班”,一些地区全乡都没有一位专业的英语老师。

这些在偏远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例子,恰恰揭示了农村教师学科结构的严重“缺角”。济源市教育局分析指出,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比例过高。以山区小学数学教师为例,新入岗的新手型教师专业对口率仅为55%。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先天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湖南省教育厅调研发现,农村学校部分学科专业教师奇缺,教非所学情况普遍。总体来看,语文、政治等学科的教师数量过剩,体育、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十分缺乏。

短缺之痛 

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师资。一些教学点没有老师愿意去,只能返聘已退休的老师;一些地区特岗老师压根招不满,还有一些特岗教师没干几个月就辞职;一些农村学校55岁以上的老师占了一半多,面临断档之虞。半月谈记者调研中遇到的这些现实案例,是农村教育师资短缺之痛的集中体现。

从2000年至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封丘县每年退休教师200名左右,15年共退休了3000名左右教师,同一时期,该县通过特岗教师等计划新补充的教师仅约1000人。很多农村学校通过聘用代课老师弥补缺口。据该县教体局统计,封丘农村小学中有1/4的教师为学校自聘的代课老师。

作为农村教师重要补充渠道的特岗教师并不能完全满足缺口需要。首先是偏远地区“招不满”,例如,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南通道县去年计划招聘120个特岗教师,最终只招了80多个;河南西华县去年招聘220名教师,最终报到的只有160多个。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工作条件艰苦,一些新入职教师迅速离职。例如,封丘县非本地户籍的特岗教师流失率约为50%。

在未来几年,农村教师的老龄化趋势可能导致缺口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甚至面临断档之忧。例如,湖南衡山县乡村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占41%,30岁以下的只占15%,少数乡镇找不到30岁以下的教师。

责任编辑:雍敏
Tags:焦乡村 师职业 成长空 责任编辑:明日挤得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探访甘肃贫困村:剩男"生米煮.. [下一篇]专家热议肥料产业转型升级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