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耕种释放经营活力
——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调查(下)
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彭丹梅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2014年8月以来,湖北省沙洋县以毛李镇三坪村经验为参考,在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的官垱镇鄂冢村、马良镇童沙村和拾回桥镇马新村,推行确权带连片试点工作,进一步积累经验。
2014年底,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两次对沙洋县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按户连片耕种”试点的调研报告作出批示。今年以来,沙洋在全县推广确权带连片工作,目前,总体连片率已达89.53%,计划年底前确权颁证到户。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排在今年湖北农业重点工作的首位。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表示,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核心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沙洋县探索开展的确权带连片工作,既稳定了农民的承包权,又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沙洋县副县长杨宏银看来,这种确权带连片的“沙洋模式”可归纳为:“三稳定,一调整,两集中”,即在稳定家庭承包方式、面积、期限的前提下,通过在村小组内调整农户经营的地块,实现经营权连片且不插花,并向单个农户集中,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
严守政策,坚决尊重农民意愿
“沙洋这项工作既严格执行了国家政策,又充分顺应了农民的意愿。”沙洋县经管局局长陈春生介绍说,在去年3个村试点基础上,今年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在入户征求意见阶段时,首次入户全县的同意率达81%,4/5以上村的同意率在90%以上。
杨宏银表示,沙洋全县推行的按户连片耕种改革是通过“一主一辅一不得”来实现,即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以村小组内流转经营权为主,以互换承包权为辅,不得整村打乱重分,这符合国家现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着一系列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土地利益越来越大,农民对土地更加看重,对确权利益期望增多,拾回桥镇马新村去年在试点工作过程中,就一直坚持把尊重农户意愿放在首位。拾回桥镇党委书记王文、镇长周华告诉记者,为确保高质量推进试点工作,一般采取以2004年的确权面积为依据,大稳定,小调整,农户承包地面积基本不变,承包权互换与经营权流转并用,坚守政策底线,尊重农民意愿。
村民们互换的田块并不是一般大,在调换过程中难免会有半亩换七分的情况,村民间会商量以钱或物来补足。官垱镇鄂冢村3组村民郑井云说:“我们自行协商好解决,有的给钱,有的给谷。”
“即使有临时毁约的农户,那也得尊重他的想法,以后再慢慢做工作。”曾集镇万里村村主任付永前说。今年6组有两位农户自行换田时,村民王正金为促成自己的田连片,提出想用一块680平方米田与村民许友明的630平方米田对换,两块田的等级位置都差不多。
对许友明来说,却是可换可不换。经村里协调,许友明同意调换,签了流转协议。可是后来许友明的妻子不同意换,许家又把协议要回撕毁。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会影响整村的连片率,但也得尊重农民意愿。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