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水电开发过度了吗
——专家详解小水电开发热点问题
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装机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47000多座,使3亿多农村人口告别了“无电生活”。目前,小水电开发是否过度?是否必然破坏生态?
小水电开发是否过度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截至2014年底,按电能统计,全国小水电开发率约为41%,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程度。目前瑞士、法国开发程度达97%,西班牙、意大利为96%,日本达84%,美国为73%。”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表示。
我国小水电开发率并不算高。一条河流、一个区域建多少水电站没有统一量化标准,取决于河流资源禀赋和功能,需通过专业论证和规范的审查审批,在规划中明确。目前,我国未开发水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832个贫困县,对于山区农村脱贫致富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小水电点亮中国农村,使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用上电,改善了生态环境。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以来,解决了400万农民的生活燃料,每年保护森林面积1400万亩。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汶川、玉树地震中,小水电应急供电能力突出,成为点亮区域电网的“最后一根火柴”。
“中国小水电开发具有优势,表现在技术成熟、投资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好、环境影响相对可控、淹没和移民问题少。”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刘恒说。
小水电是否一定破坏生态
小水电对生态的影响被公众关注。主要集中在河段减脱水、鱼类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等方面。
“小水电的负面影响不是其本身禀赋造成的,通过监管、规划等措施可以遏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表示。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国4400多座老旧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改善了近2000条中小河流生态环境。福建、陕西、甘肃等地出台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管办法,要求设置生态泄水管、增设生态机组、新建雍水坝和开展梯级联合调度,确保河段生态需水。
鱼类保护方面,2012年水利部组织全国对3500多条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进行修编,凡涉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或特有水生生物的河段不再规划新建小水电项目。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