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供图

“乡村旅游好!”是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于9月3日,为“中国现代乡村旅游30年论坛”亲笔撰写的题辞。这也许是老人生前的最后一个题辞。9月19日,“中国现代乡村旅游30年论坛暨中国合作经济学会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在京举行。国际旅游休闲产业协会副主席、中国合作经济学会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北英表示,以1985年成都郫县的徐家大院农家乐为标志,中国乡村旅游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在会上说,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产生了很大作用。“首先从资源的角度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经了三次升级。第一次是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就是所谓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第二次升级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三次升级是对资源的深入挖掘,并创造了新的资源,也就是乡村生活方式。”
30年来,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也从初期的“农家乐”不断向农业观光旅游、蔬果采摘旅游、农耕体验旅游、乡村健身养生旅游度假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交流,加快并促进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30年至今,对乡村旅游全面的、历史的、深入的分析研究还是欠缺的。”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杜一力认为,业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正在兴起,但是直到今天,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术”。“关注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关注乡村资源有很多种,关注产品形式有不同的模式,特别关注乡村旅游的盈利模式。凡此种种,都是技术问题,是‘术’不是‘道’。乡村旅游的组织方式也是术,但是直接联系到‘道’——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农民的参与是乡村旅游的根。农民的参与形式和乡村旅游的组织方式是‘术’也是‘道’。”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