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方能“脱光” “扶贫”更需“扶智”
——秦岭深处“光棍村”里的扶贫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晨
深秋,秦岭腹地,一条不足4米宽的通村水泥路在大山中蜿蜒数十里,将群山环抱的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与外界相连。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如今,随着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有的乡亲们终于告别单身,收获幸福。但留给龙潭村的考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光棍村
”里的单身汉:脚下贫瘠
真爱难期
三间土坯房,外墙上挂着今年打下的几百斤玉米串。33岁的骆昆学坐在屋前,熟练地挥起菜刀铡菜,他要赶在立冬前将眼前这一堆大白菜全部腌制好——一如往年,这是全家主要的过冬蔬菜。
若非脚上开线的胶鞋透露出的贫穷信息,面容俊朗的骆昆学算得上英气逼人,但这并不足以让他结束目前的单身状态。70岁的老母亲王长兰见有生人走近,寒暄几句过后便直奔主题,“你有没有认识合适的姑娘,给我娃介绍个对象?”自从5年前骆昆学的对象到村里住了半个月后,因嫌家贫一走了之,儿子的婚姻就成了她最大的心事。
在仅有270多口人的龙潭村四组,像骆昆学这样的单身汉就有30多个,占到全组适婚男性总数的近1/3,而在整个龙潭村,单身汉也占到近两成,该村也因此得名“光棍村”。
贫困,是外人来到这里的第一印象,也是“光棍村”里难以言说的痛楚。
走进43岁的单身汉田贵珠家里,屋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几个泛黄的灯泡是仅有的“家用电器”。为照顾身患疾病的双亲,田贵珠回到村子7年多,靠就近打零工为生。守着一亩玉米地,全家维持着基本的温饱,娶媳妇则是奢望。
“我只上过三年学,没什么技能,现在年纪大了也干不动重活儿,家里穷,哪个姑娘肯嫁过来?”田贵珠的语气有些无奈。
龙潭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斌说,龙潭村土地紧缺贫瘠,十几厘米的土层下便是岩石,四组更是整个营盘镇自然条件最差、经济最为贫困的村子之一。最高峰时,村里的未婚男性占到近四成,“结婚难”曾是压在乡亲们心里最重的一块石头。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