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村幼儿园”校舍里上课的孩子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世界上每减少3个饥饿人口,就有两个是中国人。中国的减贫成绩世界瞩目。
然而,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中国贫困儿童的群体超过4000万人。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5岁以下城市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3.4%,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但贫困县儿童生长迟缓率高达20.3%,处于中等严重程度,与墨西哥等国家处于同一水平。4000多万贫困儿童仍然难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儿童发展才是治本之道。《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强调,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要实施全过程的保障和干预,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帮扶贫困儿童,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哪些认识误区需要厘清、哪些制度缺陷亟待弥补?我们的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和公益组织负责人。
——编 者
投资一个孩子,改变他的命运
贫困地区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跨越,但从儿童发展入手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已经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早在1842年瑞典就对国内所有儿童推行了义务教育,当时人均GDP仅为926美元的瑞典后来出现了经济腾飞;1997年至1998年间,墨西哥采取了包括向贫困儿童提供营养和教育机会的“机会计划”,将贫困率降低了17%;巴西推出的家庭补助金计划,鼓励贫困儿童上学,将赤贫率缩减了16%……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克曼认为,投资儿童能力发展是一种“预分配”,比起“再分配”,更能兼顾效率与公平。“靠传统的转移支付方式可以提高穷人收入,改善贫困家庭生活,却不能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发展儿童往往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突破口。”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往往资源匮乏,要在短期内实现区域发展的大跨越、居民收入的大提高,难度很大,但从儿童发展入手能从根源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报告显示,儿童发展投入一方面能在当期减少儿童疾病、营养不良和抚育的成本,从而提高贫困家庭的综合福祉;与此同时有助于提高儿童长远的发展能力,改善个人健康、心理和生理表现,提升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减少甚至预防包括青少年犯罪、社会暴力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投资一个孩子,会改变他的命运;投资一代人,会改变国家的未来。”卢迈说。
卢迈认为,我国近年来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关注儿童发展,为整体减贫成绩的取得做出了很大贡献。全国婴儿死亡率降至9.5‰,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3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惠于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惠学生2014年已达5万人。
一些正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展开的儿童发展项目也印证了儿童发展投入对扶贫产生的超预期效果。比如“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免费发放营养包,使贫困地区的287万婴幼儿受益,营养包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11。
“在中国,开发式扶贫、保障性扶贫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以儿童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扶贫正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卢迈说。
责任编辑:刘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