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农人搭建云平台
——探访“互联网+”大潮中的社员网
本报记者杨志华
当下,“互联网+”大潮激流涌动,众多互联网企业在争抢城市大蛋糕的同时,也纷纷将触角伸向农村。在这个过程中,社员网悄无声息地扎根农村、深耕农业、专注新农人,默默耕耘了三年多。如今,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日交易额峰值近亿元,受到社员们的热捧。
种粮大户:从线下到线上从打工仔到新农人
“第一天在社员网下订单,第二天50吨肥料就运到家了。每袋便宜5块钱,一下子省了两千多块。过去十天半月才办完的事,现在两天就搞定了!”山东省莘县大王寨镇大王寨村种粮大户江现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33岁的江现国是个地地道道的80后。初中毕业后南下深圳打工,在一家电子厂干了七八年,十年前回乡创业。先是做小生意,后又倒腾农资。按他的说法几乎什么挣钱干什么。这些年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小江看准机会便于三年前承包了200多亩地,当年小赚了一笔,接着又扩大规模,现在已经超过700亩。还注册成立了华农合作社,帮助十里八乡的农民购肥买种,活儿做得顺风顺水。
近几年网上购物很热闹,曾在深圳打工期间就接触过这个新鲜玩意儿的小江,便认定这是个好东西。他就网上去海选了一把,最后经老辈儿人推荐,认准有供销社背景的“社员网”靠谱。于是,今年五一前,小江北上北京,登门造访了这个网。百闻不如一见,社员网的CEO景岗给他娓娓道来:2012年3月,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供销集团牵头成立社员网,定位在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主打农资电商,主盯新农人。几经迭代,目前已成为我国三农电商领域领先的服务平台和重要的国家队。
意外之喜的是,小江弄明白了自己现在的身份——新农人,就像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农村经纪人、乡村投资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一样,他早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
农资经销商:从代本地到代全国从卖农资到卖服务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哎,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哎!”一曲《沂蒙小调》配上风光旖旎的沂蒙山、气贯长虹的孟良崮纪念碑的画面,把记者带进社员网上的临沂馆。馆主徐士龙是位70后的农资经销商。
徐士龙1996年学校毕业后曾在费县供销社工作两年,1998年到一家当地知名的肥料生产企业做销售,一干就是10年。
“互联网销售是大势所趋,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懂得不懂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也阻挡不了。”头脑敏锐的徐士龙迅速作出决定,要尽快上“网”,搭上互联网这班快车。
经过几轮沙里淘金,徐士龙最终选中了“社员网”。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社员网一方面基于他的供销社情结,更重要的是看中了社员网综合性、独立性的特点。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