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洗车”的洗车工 供图/李俊明
“太快了,没想到这种互联网企业死得更快。”从农村走出来的李俊明觉得自己似乎成了时代的“傻子”,“他们就是在玩‘烧钱’的游戏,倒霉的却是我们。”
李俊明蜷缩在月租400元的小屋里。他强睁着双眼,努力保持清醒,因为他不知道一旦睡着,自己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妻子的唠叨;4岁女儿再也没钱上幼儿园……
作为一名洗车技师,在2015年所到来的互联网洗车企业倒闭潮中,他和他三四十名同事成为最底层的牺牲者:工作没了,老板不见了,近万元的薪水拖欠了。
他现在无比憎恶手机里的那款APP,因为他曾为它付出了汗水和尊严。他下意识地狠狠戳了一下那个APP,上面的名称是:我爱洗车。
11月17日,李俊明和他的同事们走进了海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门口,他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今年的寒潮似乎提前了。”
其实他不知道,寒潮早就来了,只是那时,他刚有梦。
11月17日下午,天阴且灰。
李俊明从西四环北路65号的大门走出来的时候,还在端详着手里的那张A4大小的白纸。
那是海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发给他的《出庭通知书》,上面写着:“李俊明、王彭双:本委受理你们申请凯利卡尔(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工资等人事争议一案,现决定于2016年2月17日上午10点……等候开庭,请准时出席……”
王彭双是李俊明的同事。实际上,接到这种“通知书”的还有很多人,包括洗车工、程序员、高管……这些原本在公司里不同身份的人,现在都只有一个身份:被欠薪者。
原本他们都在为一个老板卖命,现在他们又开始一起寻找着这个“隐身”的老板——就像这个老板当年四处寻找投资人那样,焦急且无助。只不过,老板的目的是用别人的钱给自己挣钱,而李俊明和他的同事们,只是想要回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辛苦钱。
“还要再等3个月,我哪还有时间再等这么长的时间。”李俊明奔往车站的脚步越来越快,焦急爬上了他的脸。“我得赶紧去人力市场看看有没有招零工的,哪怕是30块钱一天的临时演员呢?”他的那些工友,如今已经开始转去工厂做夜班工人、去剧组当“路人甲”,或去展厅做搬运工。
“又回来了。”此时天色已黑,马驹桥附近的一家人才市场已变空荡。李俊明2015年的第一场“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