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乡村"畸形"城市化历程:彩礼先跟城市接轨
2015-12-09   来源:晋中农批网 中国青年报 作者:cc.梅子   字体:【 】  浏览:61次   评论:0

媒体揭乡村“畸形”城市化历程:彩礼先跟城市接轨

点击进入下一页

崖边的老人和孩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干完农活的老人们边休息边照看孩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崖边独居的老人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村里一户人家上锁的大门

□昔日年关将至时,崖边有男孩儿的家庭都在忙着宴请一个人——厉强。这个中年男人的儿子在部队当军官。每天一到饭点儿,就有人把他请去吃酒席。人们就一个目的,让自家的孩子当上士官,留在城市。

□村里的人劝生病的钱永福找个大夫,他却说:“钱我有,但人家(儿子)没这意思,我不能自己叫。”他最终选择了绝食。

□阎光荣付不起结婚的彩礼钱,气冲冲的丈母娘一家强行带走了已怀孕的女儿。阎光荣无奈写下欠条,小两口才得以团聚。

电视台记者阎海军拍过很多村庄,那些坐落在西北大地的村落几乎长着同一副面孔:干旱、荒凉、沉寂。

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家乡崖边村。当他把镜头对准这个陇中高原深处的小村庄时,画面仍是相似的——不少人家大门紧闭,落锁的门把手积了厚厚一层灰,唯有土坯房的墙根处,能发现几个抽旱烟的佝偻老人。

出生于1982年的他最初并未觉得有何不妥,直到镜头转向了那些直不起腰的身影。昔日热闹的十字路口只剩一个孤零零独坐的老人,老太爷哀叹:“现在村里太寂静,走半天没个人影儿。”

那是2008年4月,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可粮食增产的崖边村却嗅不到欢快的气息,有时候一天只有几声驴叫划破安静的空气。

老人略显“夸张”的话却让阎海军忍不住思索,城市化仅仅是带走了农村的年轻人吗?农民和村庄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更多像崖边一样的村庄,究竟有没有跟上城市化这股浪潮?

镜头扫向每一扇门的背后。阎海军用7年时间将此记录下来,并整理出版了《崖边报告》。

在这个离开农村最后扎根城市的年轻人看来,崖边发生了“裂变”:短短二三十年间,城市化让崖边快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背后,人们往往忽略了村庄价值观的变化。崖边在迈入现代的同时,也陷入了自我身份的焦虑中,“熟人社会”面临瓦解的命运,“而千百万个崖边也正是‘新乡土中国’的忧伤和惆怅”。

一个人,说走就走了。一户人,说散也就散了 

是父亲阎明的一个电话,促成了阎海军7年前的那次清明返乡之行。老人年纪大了,把清明祭祖看作头等大事儿。在父亲的坚持下,已好久没回老家的阎海军决定回去看看。

走到村里的十字路口时,这个穿呢绒外套的男人被一个瘦弱的老妇人叫住了。老人的儿子和阎海军曾是要好的玩伴儿。如今快70岁的老人没了老伴儿,一人独住。

跟着去了老人的家,阎海军却止不住地惊讶:土坯房里,主屋的木桌结了蛛网,儿子婚房大衣柜上贴的喜字已变得残缺,被罩上也落满了灰。门外的院落里,鸡粪、柴草满地皆是。

老人说不清儿子如今到底在哪儿,又在干些什么。几年前,在外打工的儿子接走了媳妇,后来又带走了孙子。

责任编辑:雍敏
Tags:乡村 " 畸形 责任编辑:cc.梅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网上销售农产品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 [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徐锋:“请把我埋在这..

最近访客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