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烟草产业扶贫的洛阳实践
2015-12-22   来源:开封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阿婆扶我过马路   字体:【 】  浏览:118次   评论:0

本报记者李国龙

12月上旬,记者攀爬颠簸在洛阳丘陵地带的大坡小坡之间,听烟农们喜算烟草收成,看种烟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变化,了解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市公司的实践,寻找产业扶贫“一个产业激活一片乡村”的答案。

在公司经理王泽宗看来,烟农脱贫致富是抓烟叶生产质量的必然结果:“为工业企业满意和烟农增收而抓,烟草公司、地方政府、合作社、职业烟农共同抓,围绕烟草质量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各个环节服务。”三抓,迎来了烟叶市场的订单,也赢得了烟业的稳定发展,带动一万多户烟农脱贫致富。

“十二五”期间,洛阳市共种植烟叶面积102.25万亩,让11160户烟农,年户均增收2.1万元,2015年户均收入达到7.3万元,是洛阳农村人均收入的2.5倍。

合作社+农技员,育出职业烟农

洛阳市烟草公司与江苏中烟在洛宁的基地单元里,洛宁县兴业烟叶专业合作社数百台各式机械停放在车棚内,白墙上写着“种植在户、服务在社、全面覆盖、全程服务、全体受益”二十个红色大字,理事长张灵武告诉记者:“合作社组建了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级五个专业队。”合作社发展社员1178户,覆盖5000多亩烟田。国家级优秀烟草专业合作示范社有两个在洛阳。

“洛宁县烟草基地单元每年的订单面积在5~6万亩,浙江中烟、河南中烟、江苏中烟的需求基本上就覆盖全了。”工业企业对洛宁烟草的认可,源于这几年的合作化探索,洛阳市烟草公司洛宁县分公司副经理张辉说:“乡政府引导土地流转,职业烟农规模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服务。”

依靠合作社解决服务的同时,烟草公司建设了自己的一支烟技员队伍,长期驻扎在主要种烟村,忙季可实现全天候到田服务。

4月烟苗移栽,要铺地膜保地温,6月温度升高,就要揭去。2010年,葛寨镇刚开始发展种烟不久,段建国被调到葛寨烟站当站长,发现烟农普遍不揭地膜,气温蹭蹭上涨,眼看烟苗有可能被热死,他和6个烟站工作人员和13个烟技员挨家挨户劝,烟农不理解,劝说效果不好,一些烟农只是敷衍的揭揭地头。他随即找到乡政府,一起租了两辆大巴车,喊了90多户烟农去襄县看揭膜,回来不到两天,烟田里的地膜都消失了。

段建国只是洛阳烟草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一名。洛阳烟站烟叶的生产人员达到每千亩2~3人,每300亩种烟村就配备1名驻村技术员。洛阳烟草发挥烟农合作社及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利用烟农学校等多种形式,培育职业烟农。

产业链+政策,带动一片人

12月5日傍晚,当记者来到伊川县葛寨镇后福山村时,种烟大户张彦丽还在自家盖新房的工地上,她说:“原有的房子不够晾烟用了,因为这几年用种烟攒下的钱从事扩大再生产。”

责任编辑:雍敏
Tags:扶贫的 责任编辑:阿婆扶我过马路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5改革成果盘点:大病保险覆盖城.. [下一篇][最美农技员风采录]埋首田间的&qu..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