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春轩
□本报记者 樊邦平
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之际,我省迎来了脱贫致富的电商时代。
2015年12月24日,省商务厅举办全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培训班,并正式启动我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今明两年,我省将在88个贫困县大规模培育电子商务人才,扶持电商脱贫产业,支持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电商服务基地建设。
电子商务与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相结合,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新议题,对此,基层干部群众有思考,有期待,也有困惑。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春轩,就电子商务如何在贫困地区落地,如何与当地的特色资源结合,如何开展精准扶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培训是基础
通过大规模培训和普及电商知识,让贫困群众了解电商并学会运用电商
“小康不小康,重点看电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首先我们要明白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当前贫困的一大因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交通闭塞,观念滞后的问题,而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抓手。”杨春轩表示,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在贫困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普及电商运营技巧和知识,为贫困地区的群众送电商下乡,送网络订单上门。
杨春轩告诉记者,从今年起,我省将在两年时间内对88个贫困县分层级分批次进行电商培训,组织业界各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对各县(包括所在市、州)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电商创业带头人、扶贫联系村农民专合社负责人、当地特色产业业主等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电商扶贫的政策、做法、经验和典型案例。
“精准”是关键
每个县要出台具体方案,梳理出适合电商发展的特色资源,必要时争取电商企业一对一服务和指导
杨春轩认为,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二字,必须量化任务,明确目标。因此,省商务厅已要求每个贫困县一是必须拿出详实的方案,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服务主体;二是要认真梳理当地的优势产业和资源,遴选出最适合网销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梳理出最贫困的镇村,以便加大电商培训指导工作;三是要搞好对接工作,对于业务生疏的地区,应做好电商企业的引入和对接工作,必要时可进行一对一合作和指导。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