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民工市民化蕴含深厚的内需潜力
2016-01-09   来源:玉溪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如果有如果的话   字体:【 】  浏览:43次   评论:0

刘英团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的城镇化率,有了巨大发展。但与国际发达国家80%左右的高城镇化率相比,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2015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让农民工逐步融为城市“新市民”是当前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政策取向。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仍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未来城镇化进程应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我国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人口红利,这个红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工的贡献。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高达2.3亿,他们不仅是生产者,更是一个有实力的、渴望消费的群体,这一根本转变势必加快推动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奇迹的诞生。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条件让有条件、有意愿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同等的市民权利。

农民工“市民化”蕴含着深厚的内需潜力。调查显示,农民工“最想实现的消费愿望”前三大热门是:买房(37%)、买车(17%)以及旅游(9%)。尤其在当下,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将创造规模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不但有助于楼市去库存,还有助于经济结构性改革。当然,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有新思路、大手笔,这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就业既是民众生活需求的基本来源和保障,也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把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作为关键,把改善劳资关系作为重点,把平等就业和服务作为方向,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夯实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

其次,要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或租房体系,“居有定所”是稳定的基础,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保障。调查显示,进城农民工普遍希望先解决住房问题。无房子住,安不下心,扎不了根。所以,要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到城市里买房。暂时买不起房的,可以购买或租赁城市里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可通过立法或出台政策降低其购房首付款比例,或给予购房补偿或免除税费等优惠。只有在城市“体面生活”,农民工才会把“心”安放在城市,才不会当城市的“候鸟”。

第三,要解决好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主要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可转移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是城市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本地化。户籍问题是制约农民工彻底融入城市社会的根本制度障碍。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取消“外来工”和“农民工”等带有身份歧视色彩的称谓,实现外来工的本地化和农民工的市民化,赋予所有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为农民工市民化扫清了制度障碍,这也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所在。

责任编辑:莫志超
Tags:农民工 责任编辑:如果有如果的话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黑土地上如何种好红高粱? [下一篇]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体制外可能有..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