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家呼吁客观理性看待桉树,发挥好其长处
科学种植就能绿富双赢(绿色家园)
本报记者 潘少军
桉树是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林浆纸工程建设的首选树种,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桉树也遭受了不少非议。
在一些宣传报道中,桉树被描述成毒化水源、使土壤板结、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罪魁祸首:鸟儿飞过桉树林就会掉下来;只要种了桉树的地方就不长草;池塘边种了桉树就看不到一条鱼……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实际情况与上述说法有很大出入。
“有毒树”、使土壤板结等说法缺乏根据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商品林树种。120多年前,我国开始引入桉树。
目前,我国桉树种植面积为450万公顷,在世界上排第三位,年产木材3000多万立方米,总产值达30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人,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小时候,我常常爬上桉树去吮吸花蜜,可甜了。”家住广西柳州市荣军路的刘先生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末,许多工厂用桉树叶煮‘防暑汤’给工人喝。这是本地的一道名药,从来没听过有毒一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桉树种植面积和出材量最大的地区。实际上,桉树从国外引入广西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桉树底下嬉戏、打柴,在桉树枝上掏鸟窝、采花蜜,给当地不少中老年人留下了美好的儿时回忆。
“澳大利亚的考拉,就是以桉树叶为主食,没听说过有毒。”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谢耀坚表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谢耀坚说,种桉树会使土壤板结的说法,也缺乏根据。科学种植的话,一棵桉树底下一年只施放一两斤活性肥。而且广西等地的土壤是酸性极强的红土,怎么会造成土壤板结?
对“桉树底下不长草”的说法,谢耀坚表示,农民为了防止灌草与桉树抢肥,勤于除草,才给人这样的印象。实际上,桉树树冠极小,如果密度合适,阳光透过率高,树底下的灌草能够正常生长。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