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丰收为啥还进口 中国粮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2016-01-25   来源:秦皇岛农批网 人民日报 作者:xiaomao   字体:【 】  浏览:50次   评论:0

   我国粮食正呈现总产、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的新现象:一方面连年丰收,粮仓里都快放不下粮了;另一方面却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国的粮食供需结构出了什么问题?下一步粮食政策怎么调整?

 

丰收为啥还进口? 

结构性矛盾突出,产需有缺口,国内外粮价倒挂,玉米替代品进口激增,出现“三量齐增”新现象

中国的粮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连续12年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9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库存也达到了高峰值。几乎与增产同步,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预计2015年全年进口量达到2400亿斤以上。

丰收为啥还大量进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此表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事实上,在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了大头。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此外,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陈锡文说:“现在讲的国内粮价比国际高,是和1%关税下进口的粮价相比。超出配额的进口,由于加了65%的关税,就会比国内粮价高。”

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我国720万吨的进口玉米关税配额从来都没有用完过,反而是那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1—11月,这几项替代品相加,大致相当于进口了5260万吨玉米(玉米酒糟按1∶3折算),预计玉米替代品全年进口量将近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20%多。

更关键的是,从2012年—2015年,全球粮价下跌了40%—50%,配额内进口玉米及不受配额管理的替代品进口完税后的价格仍远低于国产玉米。这部分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大大挤占了国产玉米的市场空间。因此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 “三量齐增”的新现象。

供需结构偏差在哪? 

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力

“三量齐增”新现象,既有国内外粮价倒挂等因素的影响,更说明我国粮食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出现了明显偏差。

陈锡文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豆产量不断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超过了80%,而大豆是我们需求增长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玉米产量15年翻了一番。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这是当前粮食供求当中的突出矛盾。”

2008年—2014年期间,全国玉米面积扩大24%,产量增加30%。2012年,玉米超越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北主产区的农民弃种大豆、杂粮,腾出来的耕地主要转向玉米种植。

责任编辑:雍敏
Tags:丰收为 国粮食 责任编辑:xiaomao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广东仍有179万贫困人口 誓言全线.. [下一篇]春运:跟农民工一起返乡 寒潮难挡..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