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业·融入——返乡专列上对话“新生代”农民工
新华社贵阳2月2日电(记者骆飞)春节临近,为化解在外务工人员春运返乡难题,吸引优秀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共青团贵州省委近日联合多部门开展“晒奋斗故事、赢返乡车票”活动,开通一趟城际返乡专列免费搭载500名贵州在粤务工人员回家过年。
返乡“囧途”变“暖途”,记者踏上这趟返乡专列,发现“85”后、“90”后这些“新生代”务工人员有梦想、有追求、有目标,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融入、渴望创业,期待更广阔的成长舞台。
知识:期待“学习+”拓展技能
“我越想往上走就越觉得能力欠缺,特别渴望有更多时间和渠道获取知识,给自己充电。”24岁的邬能伟和记者聊得最多的不是收入,而是学习。
和众多外出打工人员一样,邬能伟最初只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名普工,靠体力吃饭,重复着单调、机械的生产程序。换过几家工厂后,他越发觉得这样的打工路只会越走越窄,“打工不可能一辈子,老了咋办!”他努力寻求改变,发现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积累知识。
目前,邬能伟是广州东莞一家具厂销售顾问,正努力学习英语,试图“啃下”公司分派的外贸业务。在他手机里,记者看到最多的是学习软件。除了上班,他几乎每天都挤出时间看书,学习营销、理财等知识,并花钱参加英语培训。
他说:“很多打工人员都在参加各种自考、学习和培训,但由于获得的证书得不到承认,不少技术人才都被埋没,很受打击,也很可惜。”
【记者观察】渴望知识、渴望学习、渴望成长,是不少务工青年的心愿。很多当初因贫困被迫辍学打工,而后深刻体会到,知识和技能才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他们盼望有更多的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升学历,并获得认证。以“学习+”技能或领域,拓展农民工技能运用空间,让农民工技术人才不再被文凭“卡住”。
创业:“少小弱”期待好政策点亮创业通道
“我在老家养鸡亏惨了才又出门打工,但我并不灰心,因为还年轻,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今年25岁的徐明龙说,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创业失败的原因:一是缺乏资金、技术,二是市场信息不畅、经营模式单一。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