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2015,光鲜数据背后浙江农民的真实光景
2016-02-01   来源:银川农批网 新华社 作者:乱七八糟遇到你   字体:【 】  浏览:65次   评论:0

新华社杭州2月1日电 题:2015,光鲜数据背后浙江农民的真实光景

新华社记者沈锡权、黄筱、陈晓波

这是一组抽象而普通的数据:21125;2.07;4600。

但其中蕴含振奋人心的讯息:第一个数据,是浙江农民2015年的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省、自治区中首个“破两万”,并蝉联“31连冠”;第二个数据,是这个省当年城、乡居民收入的比值,为全国各省、自治区最低;第三个数据,是这个省设置的相当于全国标准两倍的“贫困线”,并且2015年无人在这条线上“掉队”,率先高标准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一高、一低、一率先,如何解读这些光鲜、靓丽的数据?数据背后,浙江农民生活又是怎样一番真实的生活光景? 

发展“草根经济” 成就31年“创富状元”

在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楼内,“老统计”殷柏尧处长与记者挑灯夜战一起“算细账”之后“道破天机”: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达13087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1.95%,同比高出全国平均数逾20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浙江的非农化水平高,大量的农民在职业身份上得到了转换。”殷柏尧说。最新统计显示,浙江全省就业人口的非农化率为85.3%。

“全省有208万家企业,99%是中小民营企业,出省(含国内外)经商600万人……”浙商研究会一位副会长算了一笔大账:近6000万浙江人里面,扣除老人小孩非劳动力,大约4个国民中有一个是“小老板”、股东或其他形式的市场主体。

记者在温州瑞安市塘下镇采访到一位风风火火的女老板,她的话很实在:“别看我是个老板,凌晨两点还在码头接货,天天眼圈是黑的;别看我是个农民,可我的厂子养活了700多人。”

走马浙江,随处可见这样自强不息、底气十足的“小老板”,虽然他们的户口本第一页上还依然写着“农业户口”。

“浙江农民富起来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千百万民众成为市场主体。”浙江省政府参事顾益康说,中小企业多是乡里乡亲的股份合作制“草根经济”,一个中小企业办成功,一批人都富起来。

诸暨市大唐镇户籍人口才3万,却有1万多家企业,几乎家家户户都办企业,只要有50平方米的房子,就会拿出20平方米搞袜机。该市一位副市长形象地说:“诸暨就是一个大工厂,车间就在千家万户老百姓家里。”他说,诸暨农民只要没有大病大灾,一般情况下,一家人一年赚十几万元没问题。

临近春节,新昌县羽林街道白段村村民俞丹丹正忙着采购年货。2015年,俞丹丹的工资收入5.5万,是她2008年刚工作时的两倍多。7年来,俞丹丹在本县的一家制药厂从一线工人做起,收入逐年增加。

最新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浙江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保持高位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4.5%。农民收入从“破万”到“破两万”,浙江仅用了6年时间。 

责任编辑:雍敏
Tags:2015 后浙江 农民的 责任编辑:乱七八糟遇到你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6年度农业部软科学研究课题指.. [下一篇]农民工为何躲不过岁末讨薪“劫”?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