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易地一千里扶贫搬迁 重建十八年再奔小康
2016-02-03   来源:忻州农批网 新华社 作者:大奶妹   字体:【 】  浏览:42次   评论:0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3日电(记者张云龙 李云平)1998年和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三个旗县1000多户、4000多名贫困农民,分两批向西搬迁500多公里,来到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落户,成为内蒙古首批跨盟市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试点工程。如今,全面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记者再次走进这里,感受移民的生活变化和炽热的小康梦。

记者的车刚在新修的小广场上停下,高佃功就从整洁的村委办公室里迎了出来。他乐呵呵地指着四周说:“看看,这是去年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给我们新建的村办公室、卫生室、活动广场,村里的院墙、道路也大变样了。”

高佃功是沙金套海苏木阿芡嘎查二社社长,18年前他和78户搬迁户从兴和县搬来。“我们那儿是山区,地虽然多可是地薄,就是靠天吃饭,常常遭年限(遭灾)没有收成,活不下去了。”磴口县位于内蒙古粮食主产区河套地区的西端,搬迁户被分到了靠近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区,每户得到30平方米的房子和每人4亩水浇地。

有了房就能留下,有了地就能扎根,高佃功和老乡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开始并不顺利。“当时分的地不好,漏沙地多,种下去长不起苗。当年有一些人就回去了”。后来几经周折,2002年,高佃功他们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没见过这么平的地,没见过这么多的水,”村民何焕荣说,“比起以前的苦,日子真是好过多了。搬迁户们用秸秆和树枝围起院墙,在属于自己的这一方土地中耕耘梦想。

转眼10多年过去了,以种植、养羊为生,移民们的生活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全社共有1300多只羊,一只羊能卖600块至1000块,那是收入最高的时候。这两年,国家的危房改造项目又给每户加盖了20多平方米的新房。”高佃功说。

但是,由于规划标准低,加之磴口县属于欠发达地区,移民户入住10多年来,后续投资不足,一些规划的产业没有兑现,移民们增收乏力。高佃功说,这些年,全社出了4个大学生,当年的年轻人变成了中老年人,现在新一代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

责任编辑:雍敏
Tags:易地一 扶贫搬 十八 责任编辑:大奶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产品网络销售激活中西部农村青.. [下一篇]"乡村年货"受追捧 春节..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