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业部:让农业投资在高效安全轨道上运行
2016-02-16   来源:盘锦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蝴子   字体:【 】  浏览:84次   评论:0

让农业投资在高效安全轨道上运行

——农业部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综述

本报记者江娜李竟涵

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入户直通车、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这些都是近年来实施的重大国家农业投资项目,以财政资金“四两”之功,在薄弱环节上重仓投入,在关键领域中引领撬动,在急迫问题上试点破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千斤”之效。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投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项目投资动辄几亿元,如何高效利用,发挥其应有作用?如何有序运行,确保资金安全?近日,记者来到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感受到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严格的评审、全程的监管、科学的招投标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的制度标准。

评审:一增一减背后的考量

“我们最大的职能是确保国家农业投资项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国庆告诉记者,“项目评估、监督检查、竣工验收、招投标指导、标准制定等等,我们设立的一系列管理程序与环节都是为了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其中,评审是第一关。只有项目的可研报告在技术、设备、投资方案等各方面通过评审,才能进入下一程序。评审中,项目有“硬伤”的要驳回,项目投资额度也要进行把关。评审一处处长孔贵生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国家水稻育种基地(四川)建设项目在评审中增加了申请额度,江苏省吕四国家中心渔港项目申请资金则从4.93亿元压减至约2亿元,一增一减,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审核不同,尤其是农业投资,往往具有公益性质。因此我们不能只从经济出发,而要兼顾投资的效率、安全性和公益职能的履行。”孔贵生说。

2015年,中心接到了国家水稻育种基地(四川)建设项目的评审任务,申请投资10亿元建设40万亩制种基地。经过5天的现场调查,孔贵生发现,四川水稻制种虽然历史悠久,但大部分制种田在农民手里,多数区域农田基础情况差,条件较好的地块偏少,距离国家级制种用田建设要求差距大,10亿元的建设标准偏低,于是建议增加项目投资。而同样经过现场调查,评审一处指出吕四国家中心渔港项目的船闸等不属于农业投资范围,建议其结合老港区的作业功用,合理确定工程内容、范围及规模,使渔港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2015年我们审核了1000多个农业投资项目,每个项目的可研报告至少都有八九十页,有的还不止要审核一次。”孔贵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公平准确,每份报告经过专家评审后工作人员都要再审核一次。

“‘十二五’以来我们累计完成各类项目评审9500多项,核定总投资636.8亿元,涵盖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草原防火、高标准农田等11个行业、50多个投资方向、170多个项目类型。”中心副主任刘克刚说。

责任编辑:雍敏
Tags:农业部 农业投 高效安 全轨道 责任编辑:蝴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兰考县扶贫开发:用焦裕禄精神决战.. [下一篇]春节期间农村蔬菜价格飙涨 黄瓜8..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