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多方合作扶贫项目引关注:亮开云南绣女头顶的天
2016-03-03   来源:德宏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蝴子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亮开绣女头顶的天

——一个多方合作扶贫项目带来的启示

本报记者张凤云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如何才能由贫穷走向富裕?他们手上是否有可资利用的资源?他们又缺少哪些冲破禁锢的条件?当他们面对市场的时候,是否有持续应对的能力?

精准扶贫,显然绕不开这些具体而现实的问题。2012年,一项名为“云南省促进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项目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试点,这一引入联合国发展理念并为当地绣女及合作社提供了50万元小额循环金的扶贫项目,由于整合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及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公私部门的力量,并且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的发展而引来众多关注。

“没钱买雪花膏”的日子过去了

黝黑而健康的脸庞,脑后简简单单挽个发髻。作为云南省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彝族刺绣协会会长,李济雁说起普通话来还有点腼腆。

“以前一家人的收入一年不到1000块钱,也就种点洋芋。我们那里海拔很高,一亩地产几百斤。因为米要买着吃,洋芋也都当口粮来用了。之前是没有公路的,也没有电,现在搬到新村了,这些问题解决了。可是大家手里还是没有钱,挣钱的地方少。”李济雁说。

而女人们的负担似乎更重,因为她们往往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下地劳动,还要带孩子、做家务、照看家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年轻女人们背上背着一大堆柴火、手上还领着个小孩子的画面。

“说起吃东西,那就先说肉吧。一家人养一头猪,过年的时候杀年猪,一年到头就吃那头猪。小孩子营养不良的很多,奶粉、冰糖也没有,原来在山里面也买不到,有些村里人也没钱去买。姑娘、媳妇买个扎头带、雪花膏,一块钱、两块钱都是向老公要。”李济雁介绍说。

而自2012年“云南省促进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在永仁县实施,永仁县莲池乡彝族刺绣协会得以正式成立。村里这些原本被阻隔在大山深处的女人们,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和手中的针线,使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云南省促进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在此落地后,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社区参与式扶贫”理念的引领下,协会得到了包括提高合作社运营、商业管理及传统手工艺技能方面的培训、小额贷款以及商业渠道拓展等方面的帮助。

“现在一个绣女一年大概能挣1万多块钱。我们这个村子聚集了7个搬迁点的人,男的出去打工,可以说剩下的老的小的全部在家里刺绣,光靠刺绣就可以维持家里的开销。有的甚至比男人挣得还多。”李济雁开心地说,没钱买雪花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受益的不只是李济雁和凹泥奔新村的绣女们,截至2015年底,共有2600多名这样的农村妇女得到了该项目的帮扶,凭着彝绣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绣女们人均月收入已经由750元提高到了1300元。

责任编辑:雍敏
Tags:方合作 扶贫项 关注 云南绣 责任编辑:蝴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5年全国农村减贫1442万人 [下一篇]尹成杰: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与可持续..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