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一个龙头放财政活水”的湖南探索
2016-03-15   来源:重庆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mmgsw   字体:【 】  浏览:89次   评论:0

“一个龙头放财政活水”的湖南探索

——探访湖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试点工作

本报记者 张振中

1月13日,离猴年春节还有20来天,在广西经商的张佳佳就早早启程赶往湖南平江老家——加义镇三村村。

就在前一天,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试点省份只有一个:湖南,而张佳佳的家乡平江就在湖南13个试点县名单之内。

这样的消息让在外打拼多年、嗅觉灵敏的张佳佳捕捉到了。敢想敢做的张佳佳决定提前回乡,全过程介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之中,立马与村理事会达成意向:流转300-500亩水田来种粮,疾志由一个石材老板转型为种粮大户。

张佳佳只是20多个有流转意向的农业投资者之一,而在以前,这里的土地几乎无人问津。“政府整合各方资金来整田了,省里、县里的资金都回流了,我们也要回流,将在外的资金整回来,帮家乡也是帮自己。”张佳佳说。

的确,一个试点“唤醒了”沉睡的土地、唤回了在外的游子,让千万个背井离乡的人重新回到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业兴农。

标准怎么施行?

——高标淮农田建设做到高要求、高质量、高产出

湖南以占全国3%的耕地,却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但谁能想到,作为“鱼米之乡”的湖南,人均耕地只有0.9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59.2%,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担的湖南,在实用耕地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想继续为中国粮仓“添粮加油”,只有向耕地质量问出路。

“耕地地力每增加一个等级,粮食产量每亩增加100公斤,在相同物资投入和管理水平下,一亩高产田的粮食产出相当于1.28亩中产田或1.8亩低产田的产出。”时任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的李志纯分析。按此推算,湖南全省现有耕地6202.5万亩,而中低产田面积达到3988.4万亩,如果湖南占比64.3%所有的中、低产田都能够提升一个地力等级,每年将新增粮食产能近80亿斤,按照平均单产1400斤计,相当于增加570万亩耕地,多“长”出近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

“以质补量”成了必然的选择,但高产田靠什么?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亮方认为,耕地是粮食生产基础和命根子,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必须从现有耕地中挖掘增产潜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何谓高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湖南省地方标准》定义: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按照规定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

“在湖南试点制定的‘四个一’要求中,一套标准尤为重要,因为它要回答‘如何建、建成怎样’的问题,所以,这套标准就是规划、建设、验收的一把尺子,试点县(市)不能单行一套、各自为政。”每到一地督查,湖南省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何宗旺总要不厌其烦地强调一套标准的重要性。

这套标准被浓缩成8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如在造“林”标准方面:林网建设要适宜,要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平江县作为山区大县,农业生产存在田土分散、冲垅梯田多、中低产田多、渠系基础差、规模耕作难等问题,这次作为试点县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7万亩,占到了全县4成的耕地面积。如此大的建设任务,6年规划要在4年内完成,如何不因求速度而减质量,成了县里的一大考量。

“以前穿高跟鞋都不能在水泥渠上踩,一踩就坏;现在搞建设,拿个八磅锤用力砸都砸不烂。”平江县副县长周虎光形象地说。为了真正建成高标准农田,平江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周虎光介绍:原来为了节省资金,有人提议农田两旁栽种便宜的树,不管高矮、不分树种,只要种上去就可以了,但县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考虑到如果栽高大的乔木、灌木,就会遮阳影响水稻生长,因而否决了这个提议,取而代之的是“三可”标准:可用、可观、可赏。在三村村,9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路、渠两岸,选择栽种两米左右高的柏树,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美化了农村环境。

“水草不长,生物不生,就是有条青娃在渠底都爬不到农田上来,这严重了破坏稻田生态平衡!”在浏阳市官渡镇南岳社区,记者跟随督查组在督查时,发现一条正在建设的水渠渠底都用水泥砌死夯实,督查组严令要求按标准改建。

“不是事后来验收了事,而是事前以标准立规矩、事中以现场监督施工为方式,立查立改,才能让建设不走偏,标准不走样,只有高要求,高标准农田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高产出。”何宗旺说。

高标准农田是为粮食高产出服务的。在全过程引导、督查下,如今,从湖南省政府到地方基层,这样的共识已经形成。如在湖南农业大县宜章县,该县严格规划,严格标准,保证当年项目当年完工,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记者在宜章县玉溪镇西乡洞高标准农田建设樟涵村标段建设现场看到,土地平整、排灌设施已经完成,踩着节点将赶上今年的春耕生产。经过高标准建设后,昔日的中低产田变成沃土良田,预计早稻亩均将增收50公斤。

责任编辑:雍敏
Tags:龙头放 责任编辑:mmgsw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过剩了还要进口 玉米怪圈怎么破 [下一篇]猪价遇上牛市:躲不掉周期 拱不起..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