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羊还羊”精准脱贫
——四川省南江县发展黄羊产业扶持贫困户纪实
本报记者李传君
南江黄羊是四川省南江县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质肉用山羊品种,早在1998年就经农业部正式命名。一直以来,南江县山区农民把饲养南江黄羊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
近年来,南江县将南江黄羊作为主打地方农业品牌之一,成立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北牧集团),组织全县大力发展黄羊产业,目前全县常年存栏量达44万只以上。
迈向2020年,南江县的全面小康战略也给南江黄羊提出了挑战:经梳理出的1400余户适合养殖南江黄羊的贫困户,通过3年扶持,必须全面脱贫,走上小康之路。
从2014年起,南江县逐步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即“财政、农业、金融、专合、企业五方”共保,借“一只公羊”“20只母羊”给贫困户,使该户一年半后“收入5万元钱”。
今年,南江县开始全面推广“五方共保”的“一二五”模式,当地决策层称之为“精准扶贫羊模式”。
安心养羊,让贫困户脱贫
推广南江黄羊之初,南江县曾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政府免费送给农户的种羊,不少人根本没用来繁殖发展,而是等干部一走就杀来吃了!”县农业局有关人士感慨说。
但也有些安心养羊的贫困户,通过养羊实现了脱贫致富。团结乡罗沟村63岁的罗纪太,因家贫至今单身未娶,家里还有一个智障的弟弟同样单身,也得靠他照顾。“过去连吃饭都成问题,现在我圈里随时都有一百五六十只羊,价值20余万元。”罗纪太骄傲地说。
前不久,记者来到海拔1000多米高的罗沟村,罗纪太正抚摸着他那些宝贝疙瘩:小羊羔。“仅这3天,就下了28只!看得人心里乐开花。”罗纪太那8间羊圈已经养不下了,只好把闲置多年的猪牛圈腾出来,改造一下,用来养羊。
罗纪太养羊始于2011年,“外出打工年龄大了没人要,而且我走了弟弟就没人照顾,后来看别人养羊确实能挣钱,便决定养羊。”当年,政府给予1.5万元补助用于建圈舍,罗纪太又东挪西借共筹足19万余元,建起了8间圈舍,买回50只种羊。
2012年羊价高达50元/斤,罗纪太卖了几万元,之后每年都能卖七八万元,“现在我只欠几千元债了,今年以后我就能年年有存款了……”去年南江县在进行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时,已经将罗纪太的名字从卡册中划掉了。
罗沟村是南江有名的贫困村,村里因贫未娶的单身汉不少。老实巴交的罗纪国家里的4间土坯房破败不堪,32岁的老小伙子仍无姑娘青睐,年迈的父亲很着急,也没法让他分家独立去过日子。
“2014年4月,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开始养羊,经过近两年,如今已发展到108只,还完了3万多元贷款,现在只欠两万多元的私人债了,今年我们的日子就可翻身了……”说到这里,父亲很高兴,罗纪国的嘴边也有了笑容。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