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产业扶贫合作社如何发力
2016-04-12   来源:六安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小龙   字体:【 】  浏览:52次   评论:0

产业扶贫合作社如何发力

——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效应观察

编者按

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持。产业扶贫,不但要选择一个好的产业,还要将贫困地区的农户组织起来,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明显的生产组织优势和经济带动优势。通过对内服务、对外经营,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合作社要在产业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记者刘久锋

杨长香,贵州省玉屏县田坪镇长冲垅村村民,是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2015年,她家将12亩土地入股,季节性务工收入3万余元。该村精准扶贫监督立卡户钟传应家,17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后,季节性务工收入达4万余元。由贫而富,源于该村成立的联农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脱贫攻坚战中,合作社能发挥怎样的效应?要发挥这一效应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合作社+贫困户找准产业扶贫的“药引子”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省份,有493万贫困人口。产业扶贫是确保脱贫不返贫的有效方法,建在产业链条上的合作社是产业扶贫的“药引子”。

罗甸县罗悃镇是贵州有名的绿壳鸡蛋的生产基地。该镇成立了绿壳蛋鸡专业合作社,从事绿壳蛋鸡和土鸡孵化、育雏、销售。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农户)+金融+基地+扶贫”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负责人姜帮琴说,社员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今年预计将出售绿壳蛋鸡脱温苗30万羽,土鸡苗5万羽,年产值达350万元以上,纯利润在100万元左右。

“对我们来说,光给钱不一定管用,关键还得给条致富的路子。”开阳县南江村贫困农民聂中华说。

南江村种聚富硒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以“贫困户+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开展“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合作社帮带困难户”结对帮扶活动,不仅带动80多户村民增加了收入,更为贫困户找到了脱贫的出路。

为了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威宁县先后注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135家,注册资金17.5亿元,惠及群众10多万人。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威宁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能人带动,服务社员将小农经济嵌入产业化链条

曾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的长冲垅村村民杨长刚返乡后,2012年,带领村民成立了“联农”合作社,由合作社出资335万元,流转1500亩土地种中药材。采取分散管理经营、统一销售的模式,带动该村及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1000亩。

“集体经济至关重要,只有拥有实力,才能帮助乡亲解决问题。”杨长刚说,合作社采取“433”模式,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即40%继续投入产业发展、30%投入村级公益事业、30%作为员工奖励。

责任编辑:雍敏
Tags:扶贫合 何发力 责任编辑:小龙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寿光:"二次创业"提速蔬.. [下一篇]教育部公安部严查"黑校车&qu..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