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运行机制调查
2016-04-15   来源:黄冈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yang   字体:【 】  浏览:52次   评论:0

在创新中激发农村资源活力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运行机制调查

群众正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窗口办理业务。 武汉农交所供图

本报记者周泉涌董文龙

“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湖北省武汉市,向来有着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位于江岸区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武汉农交所”),正是武汉市推进农村产权体制改革、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有序规范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完美注脚。

武汉农交所作为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之一,2012年入驻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武汉农交所于2009年4月30日挂牌成立,是国内较早建立、运行成熟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湖北省农业厅经管局局长张清林向记者介绍说,“成立以来,农交所在交易模式、抵押融资、风险控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有效激发了农村沉睡资源的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江城武汉市,对武汉市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建设、交易模式探索等进行了探访。

模式创新:交易品种多,交易方式活

2014年,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道马赛村一片300多亩的养殖水面想要流转,村委会向侏儒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提出了申请。服务站受理后,很快进行了审批和信息发布,并通过招标的方式对这块养殖水面组织交易,在村民心中估值40万元左右的流转费,最终交易价格被敲定在141万元。整个过程高效、规范、方便,村民享受到了高溢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没用交一分钱。而这,只是武汉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运行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案例。

农村产权交易所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为交易双方提供规范有序、方便高效的交易组织服务,武汉农交所仅仅抓住这个核心要旨来探索农交所的建设。“武汉市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机构,其中市级设立武汉农交所,区级设立交易服务中心,街道设立交易服务站。”湖北省农业厅经管局副局长王刚介绍说,“每级产权交易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现了武汉市的全覆盖,方便了交易双方就近交易。”

除了机构在地域上的广覆盖性,交易品种的创新,也是武汉农交所的一大特色。“我们设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经济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等10类常规的交易品种。”对于交易品种的创新,武汉农交所总经理孙晓燕介绍说,“在常规交易品种之上,我们还不断增加诸如设施大棚、二手渔船、农机具等新交易品种,武汉市也正在推动农村集体资金采购、资产处置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办法。”

为了促进交易的有序规范,武汉农交所在交易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孙晓燕为记者介绍了这方面的两个主要创新点,一是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市、区、街道三级交易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平台建设,出台了《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在湖北省农业厅的领导下,武汉农交所正在打造武汉“1+8”城市圈,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遍及省内其他8个地市统一联网的全省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在武汉农交所里,记者看到,巨大的屏幕墙上,湖北8个地市产权交易所的交易情况在这里都能一目了然,全省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初现雏形。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资源的价值,武汉农交所创新思路,在交易项目上进行包装处理,主要做法是结合武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等,将收集的交易项目、信息进行策划包装,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项目向投资人推介,以期达到农村资源价值的提升,让土地升值的收益多向农民倾斜。

“正是通过打造这样的便民高效、规范有序的流转平台,武汉农交所自成立以来,共组织各类农村产权交易2433宗,交易金额149.3亿元,涉及农村土地面积119.8万亩,惠及17万农户,为武汉市农村资源要素有序、规范、高效流转提供了服务。”孙晓燕说。

责任编辑:雍敏
Tags:武汉农 易所运 责任编辑:yang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部常务会议研.. [下一篇]农业部:十三五将推进转基因经济..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