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湖南: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脱贫之路
2016-04-21   来源:临夏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admin5   字体:【 】  浏览:53次   评论:0

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脱贫之路

——湖南省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探索

本报记者 杨娟

4月7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口墟镇田家湾村。春风细雨下,二十多位村民在田间低头采摘木耳,动作娴熟,干劲十足。

看到这一幕,村支书孙一禾嘴角微扬,如释重负地感慨:“终于选准产业、找对路子了!”

原来,自14年前担任村支书以来,一心想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摘下“穷帽”的孙一禾却一直屡战屡败。“从生猪养殖到中药材种植,不是缺资金就是缺技术、缺市场,最终无一成功。”孙一禾说。

在麻阳,像过去的田家湾村一样,产业选不准、贷款无门路、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并不少见。

穷则思变。三年前,麻阳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的“小额信贷+扶贫产业+贫困户”的动融产业扶贫模式,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全新活力。

去年7月,困惑已久的孙一禾发动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黑木耳种植,如今已经初见成效。

“用好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在精准扶贫上寻求突破、探索新路、打造品牌。”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如是说。

在实践中,湖南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坚持精准要求,把政策和措施落小落实落细;坚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趟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摸清家底:一把尺子量出谁是贫困户

2015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对于芷江侗族自治县三道坑镇五郎溪村的村民姚茂岩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就在这天,村里评议出姚茂岩等26户贫困户胜利脱贫。

而在一年多前,姚茂岩还是一名经“一看五评”法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湖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费志勇介绍,“一看”看的是年人均纯收入是否低于贫困标准,“五评”评的是住房条件、生产资料、劳动能力、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由乡镇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群众代表对申请贫困户的家庭进行量化打分,满分100分,60分以上的视为脱贫,60分~80分的为容易返贫户,需进一步跟踪巩固,80分以上的为稳定脱贫。

芷江县县长王海涛说,以前单凭收入衡量贫困户有失精准,而“一看五评”法不仅是一把标尺,能量出谁是贫困户、摸清致贫原因,还是一套动态监测体系,为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提供依据。

“过去有人削尖脑袋想挤进贫困户行列,或是带上‘穷’帽后就不愿摘,现在科学评定、公示,大家心服口服,摘帽也摘得喜气洋洋。”村支书田昌英说。

“把贫困人口一个个找出来,看似容易,实施起来却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创新方法和‘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精神。”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说。

探索中,湖南形成了“全面识贫—建档校贫—精准定贫”的贫困户识别工作机制。2014年初,湖南把建档立卡工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号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历时一年,组织10余万名党员干部,对全省4.2万个村、5700万名村民进行逐村逐户情况调查,完成了699.2万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的识别和建档立卡;2015年,集中7个月时间开展“回头看”工作,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留”地清出去,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少”地纳进来;2015年9月,又通过“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组织发动省、市、县、乡四级60多万名党员干部集中3个月时间,进村入户开展走访和结对帮扶,切实做到“全覆盖、不漏户”。

责任编辑:高雅
Tags:湖南 向的精 责任编辑:admin5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农故事:药师上山当猪倌 一斤猪.. [下一篇]官方回应农民进城落户关切问题:需..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