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有人来都市追求成功,他却去乡下盖座木屋过日子
2016-05-18   来源:咸宁农批网  作者:自由人   字体:【 】  浏览:37次   评论:0

生活在繁忙的都市,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所束缚,很多人都对陶渊明笔记下的田园生活产生过向往,然而打破思想桎梏,真正付诸实践的,可能寥寥无几。

从都市到乡野,是“逃亡”,还是“回归”?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来去乡下过日子》的作者加藤大吾认为,不论是耕种稻米,还是在森林中养育孩子,都属于地球这个大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吃自己饲养的鸡下的蛋,捡拾废材建造小木屋,也是属于自然界循环的一部分。从下定决心要遵循地球的节奏生活开始,加藤大吾和他的家人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最终做到。亲身体验之后,他更加确信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现金收入虽然变少,但他拥有了住家、家人和同伴,还拥有了自己栽种、收成食物的自信,所以我自问还想要其他什么东西,竟然找不出更多的答案了。

加藤大吾

加藤大吾(1973— ),环境教育事业“地球共识”(Earth Conscious)代表,非盈利组织“都留环境论坛”理事会代表,非盈利组织“日本生态游中心”理事,都留文科大学、健康科学大学兼职讲师。加藤幼年到青年期成长于日本东京,2001年辞去非营利组织的工作独立创业,设立名为“地球共识”的环境教育事业。2005年,在山梨县购买一片山林,靠一己之力建造家园并移居到当地。他拥有环境教育者、企业训练讲师、农民、大学兼职讲师等多重身份,与妻子和4名子女一起过着生态生活。

加藤大吾的生活图鉴这只是加藤和他家人生活的一小部分缩影,你是否已经无比羡慕?

亲手搭建的木屋

这是我们移居山中最初入住的家。我把自己画的示意图交给拥有山林的木材工厂,请他们帮我切割木材。

把荒废别墅的墙面与屋顶拆除后建造的房子。这个屋子使用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建筑废材,所以充满了手工的感觉,非常具有特色。屋顶的材料是“爱 · 地球博览会”会后取得的波浪板。阳台屋顶上的强化玻璃装设了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板。所有窗户都用建筑废材做成,地板材料还是次级品。房子后面有泥土地面,可用来加工农产物,也有储存空间。

柴火炉

在当地的大型五金行用约三万日元购买的柴火炉,一台就可以让全家温暖过冬。炉子上可以煮菜,可以泡茶,有时还可以烤地瓜。无论作为暖气设备还是料理器具都很好用。生活中有了红色火焰会觉得非常温暖。

太阳能发电机

这是“爱· 地球博览会”中展示的内格罗斯电工制造的太阳能发电机,内建电池,只要接上电线就能使用。发电量虽小,但因为我家的用电量不高,且只用在照明部分,所以绰绰有余。有时在半夜会忽然没电,因此偶尔也必须切换成一般电源。

家畜小屋

与大学生合力搭建的四平方米的小木屋,只花了五天的时间便完成了。二〇〇九年又扩建了四平方米,也只花了三天。这是我建造的第四栋屋子,对于准备工作或是坚固耐用的构造等知识都已经非常了解。地面放着还未完熟的堆肥,不过排泄物都是干燥的,没有臭味。鸡群在找寻食物时会翻动堆肥,所以这里也是个半自动的堆肥制造所。

厨房菜园

离我家玄关不远处有块小小的旱田。" 今天的晚饭要吃什么呢?啊,有番茄,也有南瓜!哇,又找到薄荷了!" 每天丰富我家餐桌的食材,就在这个狭小的地方生长着。现摘现吃真是幸福啊!

味噌

把二〇一〇年加藤家收成的米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拿去米曲屋培养麴。我使用这些麴跟无农药的大豆混合,再把海水当作盐巴使用,制作了两百公斤味噌。

第一年制作的新味噌具有酒一般的甜味与香气,第二年开始味道变得越来越浓郁。味道还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麴活着的证据。

利用现成材料制作的书桌

这张书桌是小阳上小学一年级时制作的,利用妈妈梳妆台的抽屉,再装上天然树木当作桌脚。小阳非常喜欢这张桌子,这让我很高兴。我就是这样不花费金钱,只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来实践我的生活理念。

山羊

既可爱又可生产山羊乳、制作堆肥、除草,山羊的功能可多呢。虽然每只山羊个性不同,但都容易跟人亲近。如果是小型的原生种,对女性来说饲养时也不会太困难。这是非常适合乡村生活的动物。

柿子干

涩柿子剥皮后经过大约两周的时间晒干,就变成了好吃的水果干,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利用柿子本身的甜味来制作酱菜,还可以当作孩子们的甜点。

制作梅干

因为是自己制作的梅干,孩子们非常喜欢。梅子用盐腌渍之后在日照下晒干,如果再经过月光的照射还会变得更好吃,真是不可思议。

乡村生活与金钱 加藤大吾

有时有人会认为我目前的生活方式“不需要金钱”,其实并非如此。我并不完全否定都市内以经济为中心的人类社会,不过,如果与经济中心相对的另一端是指完全自给自足的原野生活的话,那么我的生活就位于更接近原野生活的这一端。准确地说,我目标中的生活位于不偏任何一端的中心位置。 目前我们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认为人类过度集中在都市正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但如果因此就要所有生活在 都市的人都割舍现在的生活环境而迁居到森林中,这样的想法又太过极端。

我的看法非常单纯,我认为,追求都市幸福感(赚取金钱所求得的幸福)的人数太多,但追求自然幸福感(自己营造生活所求得的幸福)的人太少,这种状况让日本人的幸福感缺少了多元性。

我认为“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最为理想。

“半农”表示生活中有一半从事农业、自给自足的意思。只在不施肥、不使用农药的条件下,应该如何耕种呢?必须不断观察叶片和茎的颜色、土地状况等客观条件,找出适合这块土地的种植方式。要从事农业,就可收获足以让整个家庭食用一年的米跟蔬菜; 养鸡就有鸡蛋可吃,饲养的动物增加之后还有乳品跟肉品可吃。 在乡村生活只要拥有土地,半农的成果就看个人的努力而定。

只是从事农业仍旧有最低限度的现金需求,例如添购衣物、支付孩子的教育费、车辆维护费、有时候出外吃饭或者出外旅行,而且孩子想上大学时也要有能力供他们上学。乡村生活并不可能与金钱的世界完全脱离。

考虑到现金收入的问题,农夫新手若只想单靠农业求得温饱,就得面对非常严苛的现实。

因此“半农”之外还需要“半X”,这个X表示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赚取现金。如何实现这个“X”就成为乡村生活中一个很大的重点。

如果不在乎工作内容,可以在当地的公司就业或兼职,但我在辞去工作独立时就已经决定“我只做我喜欢(可以投注热情)的事”,因为我不打算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好像对不起客户,但我确实规划未来只想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自己想做什么工作?社会需要什么工作?要做什么才能继续生存?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思考。无论是都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人们希望成功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都市里工作机会较多,因此障碍比较少;而在乡下赚钱, 虽说机会比都市少,但正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许多机会还未 被挖掘出来。也许当地居民想不到的区域性商业机会,其实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因为受到我的鼓励,有几个年轻人也迁居到都留市。看到他们的样子让我有一种感想,那就是在都市中努力工作培养能力的人,也一定可以胜任乡村生活。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如果有读者因此产生移居到乡村的想法,这对我来说会是个极大的鼓励。我对这些读者的建议是, 一定要在都市中努力工作培养自己的能力,这个能力对于往后 的乡村生活绝对有所帮助,而且是乡村生活中绝对不可缺少的。

当然,也有人是无法在都市工作而想找到可以舒适过活的场所,但这样的人想在地方生根并不容易。

因为人类无法一人独自生活,到了乡村之后需要租用土地, 需要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如果只能寻求帮助却无法回馈,关系是无法长久的。

Tags:都市追 成功 责任编辑:自由人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该如何拯救你——亲爱的农民兄弟 [下一篇]天啊,日本的乡下竟然这么美!怪..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