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nhao 
温总理在任后期曾说过“过去政府欠农民欠的太多了”。 我想说说其他方面,因为即使在同等教育程度下还有许多性格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村孩子的“贫穷”。 1.自卑感 自卑不是农村的孩子特有的,只是在农村孩子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我总觉得我的小伙伴们和城里的孩子不太一样 ,他们更压抑也更自卑。自卑感很多时候是最亲近的人给你的负面反馈造成的。他们的反馈总在告诉你你不好,你比别人差,你还不够优秀。你考了班级第11名,你亲爹当着所有亲戚的面严厉呵斥你,考得这么差还不赶紧回家学习去。实际上你已经干掉了班里的大多数人,对于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中国的家长不太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这在农村更甚。最残忍的比较绝不是和邻居家的小明,而是在自家的亲戚自家的兄弟姐妹之间。你看你姐,你看你哥,你看你表妹…终于你拿着100分的满分卷回家,期待着嘉奖,可他们却微笑着问你“是不是抄别人的?” 2.害怕改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这一点大家说得也比较多,但是这些对他们自己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对自己的孩子上则要弱很多,越来越多的村里人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发生改变的。正因为他们知道在家种田有多苦多累,没有知识有多难多不容易,他们才那么迫切的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念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弱”但是还是挺重要的一点。要不是练就一身在夹缝中生存的本领,我们的创作性,探索精神早就被消磨殆尽了。爸,电视又收不到台了,我出去把天线转转,小伙伴都这么干。别动,就这样将就着吧;妈,我弄了个飞镖,小伙伴都有。不许弄,伤着人怎么办;奶奶, 我去钓龙虾了,小伙伴都在。不许去,掉河里怎么办。 3.交流与沟通 沟通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可惜太多的农村家长没有教会孩子这项技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己这项技能也很弱。村里的家庭成员之间在交流沟通方面表现奇差,丈夫和妻子之间(对村里的大男子主义体会很深),兄弟姐妹之间,尤其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家庭关系不和在农村太普遍了,男人骂老婆,女人骂男人,男人骂孩子,女人骂孩子,男人女人一起骂孩子…,吵架和吃饭睡觉一样再平常不过。想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想要有好的沟通真的太难了。

总之:我比较相信个人的成就取决于其个性与环境的匹配程度。一旦跳出“村庄”这个小圈子,自卑感、与人相处及沟通上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进取心,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的方方面面,最终影响你是“穷”是“富”。
中国人内敛,隐忍,但是村里人又多了那么点压抑和自卑,这些性格方面的东西在很多时候都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但是有时反过来想一下,我们又常常得益于这些不足,因为自卑我们做事比别人更仔细认真些,因为不善交流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独自思考。 但是前提都是你意识到了这些不足并能够去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