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外出务工对于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不只是简单的家庭人数的减少,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微妙又巨大的变化。小v接下来将详细地介绍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内心情感三个方面的影响。 1、留守儿童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闲暇活动表现出闭锁性的整体特征,大部分时间以看电视的自我消遣为主,交往活动减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之后从事家务劳动的情况普遍增加,农活负担也有所增加,一些留守儿童在对监护人进行着逆向监护。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较高,农具等锐器伤害和被狗咬伤是最经常发生的,且发生意外伤害时缺少监护人和父母的及时处理和安慰。留守儿童的零花钱略少于非留守儿童,在零花钱的使用上整体趋于节省和理性。但与此同时,父母外出务工使留守儿童有了更多与城市接触的机会。 2、留守儿童的学习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不得不承担一部分劳动负担,加之对父母深深的思念分散了学习上的注意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略有下降。由于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能力有限致使其不能给予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辅导,加之监护人劳动负担加重,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监督相应减少,因此,很多留守儿童需要但无人辅导其学习。虽然小小年纪父母就不在身边照顾,还要承担起不少家庭琐事,但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多数留守儿童喜欢上学,学习态度端正,很多留守儿童希望通过读书来跳出农门、报答父母,百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现状。 3、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 
外出父母普遍回家频率低、在家停留时间短,日常电话联系是儿童与父母情感维系的主要途径。但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有联系、沟通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极为匮乏。深深的思念和牵挂是留守儿童对外出父母最主要的内心情感,但由于情感沟通的缺乏和儿童在情感表达上的羞涩,儿童丰富的内心情感逐渐转化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留守儿童对于父母外出还是返乡的选择处于情感需求和现实需求的两难境地,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理解和接受父母外出。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留守儿童并未表现出跟随父母去城市生活的强烈愿望。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某些性格现状和特点并不乐观:留守儿童自闭性较强,对沟通淡漠;表现出更强烈的孤独感;遇到困难时缺乏自信和勇气等等。 更多乡间趣闻、三农创业政策,请订阅 “新农村的日与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