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沧州市南皮县玉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昝庆华早早起床、洗漱,然后驱车从沧州市区赶往20公里外的蔬菜基地。

20公里的路程,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一头是家,另一头是蔬菜种植基地。至于自己的身份是农民还是市民,昝庆华笑称:“我也说不清,就算新农民吧。因为家在繁华的都市,工作地点在农村,或许从我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城乡一体化’。” 今年42岁的昝庆华是南皮县冯家口镇石佛昝村人。1999年之前,他的身份是乡镇的合同工,但由于后来乡镇清理“不在编人员”,昝庆华只好听从组织的决定。 回家后,昝庆华搞过五金加工、做过生意,但都不太理想。昝庆华坦言:“那时我的生活黯淡无光。”2007年国家颁布《合作社法》,给予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合作社以合法身份,这让昝庆华看到自己人生中的一丝曙光。就在《合作社法》颁布不久,他注册了南皮县第一家合作社——南皮县玉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虽然合作社很快注册下来,但是合作社如何发展,如何运作和经营?昝庆华坦言:“我当时也是懵懵懂懂,摸索前行。”经过三年的探索运营,直到2010年,昝庆华承包了邻村店南村的400多亩地,而这时正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其中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鼓励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愿景,让昝庆华看清了发展路径。 昝庆华承包的这400多亩土地,属于废弃地,不仅荒草丛生,而且布满大坑,种植粮食作物往往白扔种子,当时给昝庆华印象最深的是:“填一个坑就花费9000元。” 经过平整改良,400多亩瘠薄地开始产生效益,昝庆华兑现承诺,当年就给合作社成员分红。这也是沧州市第一家分红的合作社,当时该事被各级媒体争相报道。 
经过两年的种植,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但是这时昝庆华看到:“单靠种植传统作物收入有限。”为了增加土地的附加值,让改良后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自2012年起,昝庆华开始转型,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后,确定了走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而此时,国家的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南皮县确定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经过申请,昝庆华承接了该项目,从建棚、用地再到政策扶持等,各级部门都给予很大支持。2012年5月,昝庆华的承包地上建起了第一个温室大棚,时间不长,温室大棚产生了高效益,而且效益连番递增。见此,昝庆华加快了建棚的速度,当年底,温室大棚及春秋大棚增加到11个。直到2014年底,设施蔬菜大棚增加至42个,昝庆华的合作社成为了南皮县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由于这两年菜价波动很大,如遇连阴天,整棚蔬菜都要毁于一旦。经过多方考察昝庆华发现,食用菌对土质和季节要求不是很高。自去年起,昝庆华的合作社又承接了南皮县扶贫办的食用菌扶贫项目。时间不长,栽培面积高达20000平方米的食用菌项目在昝庆华的种植基地建成,引领并带动周边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壮大,昝庆华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沧州市购置了楼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生活质量的改变,没有改变昝庆华作为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色。每天早晨,他都从沧州市区出发,赶往基地干活。昝庆华坦言:“如果脚上不沾泥,心里就不踏实。” 合作社从无到有,蔬菜大棚从1个发展到目前的42个。谈到这10年来的变化,昝庆华说:“说句真心话,我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都要得益于国家的惠农好政策,如果没有国家的惠农政策以及各级部门的大力帮扶,根本发展不到现在的规模。” 其实,国家扶持像昝庆华这样的大型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其主旨并不是单单让这样的农户发家致富,而更多的则是让这些种养大户起到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昝庆华的引领和带动下,附近的东林子村、大浪淀村的温室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且已经成为整个南皮县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工程。 不仅如此,昝庆华的合作社被评为“沧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昝庆华个人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农村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外出务工致富能手”、“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称号。 
谈到未来五年的发展,昝庆华称,今年是国家十三五开局之年,他的十三五规划也在制定中,除了继续做大做强设施农业以及不断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推进外,“我正着手考察‘互联网+农业’项目,想利用互联网这个电销平台销售蔬菜;除此之外,我正在考虑把蔬菜种植基地打造成一个集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场所,让更多的老百姓从农业转型中受益,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 采访结束,夕阳正浓。抖落一天的劳累和尘土,昝庆华从希冀的乡村返回繁华的市区,他的生活开启了城市模式。这位新型农民甚至非常享受这种“城乡一体化”的生活方式了。 泥腿子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