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的日与夜申请入驻UC订阅号 
近日,一则日本新闻引起了中日人民的关注: 日本北海道一家蜂蜜公司,因购买中国蜂蜜冒充日本蜂蜜出售,遭到政府调查。而该公司这样做的原因竟然是——如果写上中国产,消费者就不会买。 然而这不仅仅是个例,我国农产品遭遇国际歧视的案例比比皆是。 2009年9月,英国以我国青岛产鳕鱼冻块有可能腐坏为由,单方面终止多项鳕鱼冻块贸易。 2010年8月,韩国提议中韩自贸谈判排除农水产品,即韩国表示不接受中方农产品水产品进入韩国市场。此提议遭到中方拒绝。 2012年11月,因为网络恶意的中伤,中国农产品在越南市场遭遇抵制,消费者们宁可花更高价格购买当地产品也不选择中国的农产品。在胡志明市的一个蔬菜市场上,中国农产品销量在上月就下降了五成。越南网友甚至编造中国出口蔬菜均有毒的谣言。 2016年5月,哈萨克斯坦因不满中国在国内的租地生产行为,游行抵制中国农产品。 2016年6月,因为国际媒体对兰蔻事件偏向报道,引起法国群众发起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其中农产品损失最大。
然而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却在出口方面遭到如此的绿色壁垒,农民的不堪重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也热衷于进口的国外农产品。 以上 (作者林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