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传统农村婚礼是这样的!缺少这些东西都要给笑话呢
2016-06-17   来源:钦州农批网  作者:小龙   字体:【 】  浏览:51次   评论:0

在中国农村,婚礼讲究的是热闹。

从结婚的前几天,就要奔走相告,招呼本家兄弟腾手帮忙,邀请亲朋好友届时光临。第二天一大早,男方家就挨家挨户的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毕竟一个普通家庭平时不会准备这么多餐具。妇女们则张罗着洗菜、切肉,院子里搭起临时的土灶,摆上八仙桌。村里的叔婶、哥嫂都要过来帮忙,这是互帮互助在农村是约定俗成的。

男的当知客、记账、端盘子,女的负责收碗筷、洗碗碟、洗菜等厨事,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嬉笑打闹。今天,小编就为你们一探究竟,看看最吸引你们的农村婚礼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农村婚礼不可缺少几大要素又是什么?

接亲习俗

接亲是农村青年结婚时特有的风俗礼仪之一,是男方从把女方家中接到自家新房的过程,期间新娘以盖头掩头,不得示人面目。

迎接新娘子的方法,通常是由两位男方家中的好命婆,步行去接,用红纸伞遮着新娘出门,如果新娘未婚先孕,则用黑布伞。什么是好命婆呢?就是家中人丁都健在,上有老下有小,且不能属虎。新娘出门后,由男方的人接上车,现在都是用汽车迎娶了,古时候用的人抬轿,后来用马匹,再后来是自行车,拖拉机。而新娘子家通常会为其准备一些嫁妆,在这一天组织人抬过去,然后婆家人要给红包。农村的嫁妆基本是一些金饰、家电,有些地方也送房产、汽车,甚至是股票。

新娘子接来后,与新郎在堂屋门前摆好的八仙桌前拜完天地后一起被送入洞房,嫂子则端上2个稀黄鸡蛋给新娘吃,新娘吃着,嫂子问着:“可生,可生?”其他人也附和着高叫、嬉笑,新娘涨红着脸:“生,生。”又问:“生几个?”新娘答:“生4个,生5个”,“好,好,生一窝,生一串”,满屋子人一起叫着,笑着,闹着,充满着喜气。

上份子

份子钱代表了对新人的一份祝福,但是钱永远不能代替感情,谁份子钱给得多,就代表谁更亲近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不能让钱成为感情的量化标准。

在我国农村,新人结婚收份子钱称之为上账。农村遵循传统风俗,讲究古法,对于上账也是讲究得很。必须是姥姥家的人先上账,接着是叔叔、姑姑上,然后才是其他亲朋好友接着上。如果姥姥家的人不上帐,其他人是不能上的,而且其他人的礼钱不能超过舅舅的。

也有些地区,红事必须收份子钱,白事可不收。

流水席

在农村操办喜酒的时候,不能像城里人那样直接去酒店包场子,毕竟路途遥远。通常都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撑一个大棚子,在外围搭一个露天厨房,垒上几个临时土灶,请几位乡下大厨,自己兄弟亲戚做下手,亲力亲为的操办宴席招待所有前来祝福的宾客。如今,这种乡村土厨已经渐渐消失。相反,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新型厨师慢慢走进乡村,做起了“农村酒席一条龙”的生意……主人家只需出钱和场地,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然而在自家宴客的习俗,依然沿袭至今,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坚守这个传统。大户有大户的排场,小户有小户的周到,吃完一道菜上一道菜,如行云流水,所以称做“流水席”。流水席讲究不急不缓,头菜必须是冷碟,倒数第二道菜是鱼,新郎新娘在这道菜之前就得先行离场,准备洞房。此时,外面的兄弟便会燃起鞭炮,放烟花,热闹非凡。

接亲、份子和流水席,是农村婚礼最重要的三个部分,缺一个都叫人笑话呢。

(编辑:林逸群)

Tags:农村婚 东西都 责任编辑:小龙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盘点农村孩子坎坷上学路 别让路途.. [下一篇]盘点中国十大诡异又神秘的老村子..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