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对于农业的补贴政策有两个标志:一方面是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农业试点补贴政策;另一方面是针对传统的农业综合补贴进行全国性的改革政策部署。 直到2016年4月,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农业综合补贴改革”)。 
透过这次国家政策的改革,可以发现,农业综合补贴的改革从之前的基于农业生产环节的扶持正在向基于农业经营环节的扶持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历年来国家农业补贴的增长,我们不难看到,对于农业经济组织转型农业的工商企业所带来的巨大政策机遇。 那么,这么多的资金,这么大的政策调整,对于我们经营者们,该怎么获得国家的扶持呢?我们抛开传统农业产业的角度,说一说新一轮的改革政策与之前的最大区别到底是什么? 
首先,最大的区别就是试点。无论从金融政策还是补贴政策,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总是带有丰富的转型色彩。在这转型阶段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农业产业的从业者,首先聚焦的就是,我们的农业产业如何贴合国家的农业政策?那么,从这个角度,我们来解构新一轮农业补贴资金的下发特点——精准补贴,即产业精准、经营主体精准、运营模式精准! 所以说,传统农业的三要素是土地、资金、劳动力,而现代农业则除了这三个外,还要包括运营模式和金融。如果金融是外因的话,那以运营模式毫无疑问是内因。所以说,农业不仅要当成一个产业发展,更要去关注农业产业所涉及到的周边人群。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可以链接产业各环节要素,来提升产业战斗力,另一方面通过运营模式设计来最大化配置我们农业经济组织的优势资源,并在市场化的大潮中,与其他同类竞争伙伴形成区格,打造自己的经营壁垒,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规模化的发展。 作者系北京金农合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撰稿人,《微信良邪榜》作者;2016年提出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场景升级方法论。 微信搜索关注“农管家官微”,第一时间了解更多更全农业信息(读政策、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