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正是农忙时节,太阳炙烤着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村民余茂春的0.47公顷责任田里已全部种上水稻。而他似乎很悠闲,不用顶着烈日到田里除草、施肥。“去年把田托管给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啥农活都不用干,只管等庄稼成熟分粮就是。”余茂春轻松地说。包括余茂春在内,该村220户村民都已享受到农田全托管带来的新变化。 土地入股 到期分粮分钱 2013年6月,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羊角嘴村两委在上级帮扶单位指导下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承诺按每亩50到100公斤稻谷给社员分粮。等合作社盈利后还有二次分红。有经营意愿的农户还可以从合作社反包土地,规模经营。”羊角嘴村支书何军政说。 
63岁的余茂春,在田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一开始并不想入社。“那么多撂荒地都种不过来,凭啥他们就能种好?万一种不出粮,这日子就没发过了。”余茂春决定等等看。 余茂春的担忧不无道理:有这么多撂荒地,哪里有劳动力来种? 为解决这个问题,2014年初,羊角嘴村集合小农机具和技术人员,建起了腾飞农机合作社。一开始,主要为村里流转的70公顷左右水稻播种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后来,合作社在附近的村也打响了名气,外出提供农机服务。“一开始村民不相信,总觉得这机插秧歪歪扭扭,没有自己手工栽插得漂亮。结果等秧苗一长起来,大家就服气了,还是铁家伙有劳力!”腾飞农机合作社的社员何文兴笑着说。 
事实胜于雄辩。第二年,余茂春的邻居王惠清流转的0.4公顷水田丰收,王惠清如约分到300公斤粮食。老余这下坐不住了,赶忙拿出土地入社,年底就分到425公斤稻谷。“年轻人外出打工,就剩我们老人在家,天天守着一亩三分地。现在土地托管很稳当,自己也轻松多了。”余茂春说。 “搞这个合作社,主要是为了保证种上粮、吃上饭。”何军政介绍,“为此合作社统一产品分配,每年从收获的粮食中按100公斤/亩优先分配给缺劳户、全家外出户和五保户,余下的再统一加工销售,提取合作社发展基金后,按比例对社员进行二次分红。” 合作社互动 撂荒地复耕 规模种植带来机械化水平提高,购买化肥、种子等农资都是批发价,农机合作社统筹管理农机,种植合作社负责农业技术指导推广到户……两个合作社互动发展,为羊角嘴村带来大变化:2015年合作社收获粮食55万公斤,人均收入达8187元,比2013年增长69.9%。 
更重要的是,两个合作社让羊角嘴村的土地“活”起来——耕种面积发展到现在有126.7公顷,撂荒地全部实现复耕。 羊角嘴村的发展模式,该如何改进?能否在全镇推广复制?近日,在村委办公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 在巨龙镇党委书记严青权看来,合作社要控制流转规模,不能贪多求大。“我们算了下,觉得200公顷以内比较合适。如果再扩大规模,就超过农民自身能力范围,带来种种问题。”严青权说,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机技术培训,严格把关种子质量,并适时打造粮食品牌。 
推广的关键在于农机初始投入。“现在羊角嘴村有20多台小农机,总投入30余万元。据此测算,一个镇成立5个类似规模的农机合作社,总投入在200万元左右,就能实现全程机械化。”南充市委农工委相关部门提交的调查报告上建议,加大农机补贴力度,鼓励该市其他村镇走小规模、小投入、小机具发展的路子。 “村民自愿流转土地,想回收时还能按合同收回来,自始至终在和村里人打交道。这样避免了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一些弊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南充市委农工委主任陈圣伦说。 延伸阅读:土地托管,破解“地租”过快上涨 近年来各地土地流转速度很快,全国有三成农村耕地已经流转,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前几年粮价高,种粮效益好,流出土地的农民纷纷要求增加“地租”;而去年以来粮价陡降,很多流入土地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发现,除去土地流转费和农本,种粮不赚钱,甚至还亏本,有的大户萌生退田的念头。 有人认为,节节上涨的土地流转费已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一大瓶颈。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前不久在江苏省粮食安全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授课时认为,规模经营并不只有流转土地一个途径,还可以“绕开”流转费这一门槛,形成土地流出、流入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均分机制,那就是土地托管。 所谓土地托管,指的是农民把自己承包土地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由他们为农民提供一个、多个或全部生产环节的服务,农民向合作社或专业大户支付托管费用。一般把提供一个或多个环节的服务称为半托管,提供全部环节的服务称为全托管。托管方在保证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无论收入多少,去除托管服务费用后都交给农民。 
陈锡文说,由于合作社或大户在生产环节有较高专业水平,土地托管后便于采用更加科学种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割,实现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从而减少不必要支出,而节约的钱又是农民的。他举例说,土地托管后,合作社或大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时,由于批量大,价格肯定比单个农民的低;在生产过程中,农资用量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农本得到节省。简单地说,土地托管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丰收。 
有一些种粮大户准备转变思路,从单一流转土地种粮改为搞土地托管。一位种粮大户说,前几年之所以种粮效益不错,一来粮食连年增产,粮价逐年上调,二来土地流转合同是早几年订的,流转费用比较低。但去年粮价低迷,而到期的土地流转费用要提高,两边一挤压,种粮效益就下去了,去年亩均种粮纯效益只有100元左右。如果改为土地托管,去除农资和劳动力成本,托管收入能达每亩200元左右;与流出土地的农民签订目标产量后,产量多出部分双方分成,总的来说每亩纯收入能达300元左右。“这样我只要用心种好田就可以,不用担心粮价波动,更不用担心土地流转费会不会提高。” 这些年来,很多地方对土地流转很重视,而对土地托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首先是扶持力度不够;其次,很多地方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和交易平台,却忽视土地托管信息收集,也没有交易平台,等等。其实,土地托管也是一种规模经营,而且能够实现托管双方的双赢——既能避免大户因流转费过高而放弃种田,又能保证农田产出增加、农民增收,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推广呢? 更多更全农业资讯,关注农管家官微(微信号:nongguanjia6666)。 更多更全农业服务(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关注农管家科技(微信号:nongguanjia)。 您可以点击底部的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