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发布会,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及副局长卢景波 出席了本次发布会,介绍当前粮食工作有关情况,并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小编将大家比较关注的当前粮食安全、农民卖粮难、粮食仓储等问题做了摘录和整理。 问题一: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答: 一是抓好粮食收购。5月下旬开始,夏粮收购就要全面展开,目前开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落实,预计今年夏粮收购总量将在1600亿斤以上。 二是抓好安全储粮。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居历史最高点,其中1/6的粮食储存在简易仓囤,这使安全储粮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将是粮食部门今年和今后时期一项艰巨繁重的硬任务。 三是抓好“去库存”。我们一直在有关部门的引领和支持下,抓紧推进粮食“去库存”,尽快腾出仓容收购新粮。 四是抓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今年1-4月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和利税都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五是抓好“粮安工程”建设。继续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 六是抓好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同有关部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推动粮食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问题二: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为何进口也在大量增长? 答: 第一,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很好,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实现“十二连增”,各个方面的粮食需求都得到了持续可靠的保障,因此我们说粮食形势确实很好。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需求也在同步增长。这12年中有10年不能够实现当年粮食产需平衡,平均年均产需缺口达到198亿斤。特别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国家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肉蛋奶消费转化的粮食还会日益增多,这就将直接导致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 第二,眼前粮食的高库存不是常态,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导致高库存的因素都会随着经济环境和关联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不会成为长期支撑粮食库存增长的动力,如果一旦出现粮食生产减产,经济复苏好转,还有国际粮食供求趋紧的情况,国内外的粮食市场马上就会产生传导反应,粮食库存就有可能迅速下降。因此,我们不能够以眼前的粮食高库存来断定我国的粮食形势已经高枕无忧。 第三,进口粮增多,玉米替代品进口猛增,这是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的必然反应。一方面,我国三大谷物品种实现了基本自给,但是大豆是我们的短板,要依靠进口。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行,而由于国产粮食的生产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储托市,国内的粮价已经成为全球粮价的高地,国内外的粮食价差巨大。 第四,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上,而且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因此,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度进口调剂余缺。 
问题三:库存高企,仓容爆满,如何避免今年卖粮难问题? 答: 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比往年提早一个多月发布,夏粮收购工作会议也比往年提早了一个多月召开,早动员、早准备,掌握粮食收储的主动权。当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全力做好夏粮收购开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重中之重是多措并举,准备仓容,增加收储能力,努力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的现象。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 一是要抓紧销粮腾库,千方百计地消化粮食库存。目前玉米的定向销售和划转轮出都开始启动,优先安排销售夏粮主产区和粮食仓容紧缺的地区,销售他们的库存,尽可能多地腾出仓容,收购新粮。 二是要加快建仓进度。国家下达的500亿斤新建扩建以及维修改造的仓容要在夏粮和秋粮收购的时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要利用社会仓容。今年国家规定,中储粮等央企和县级以上地方骨干粮食企业,可以采取委托或者是租赁的方式来充分利用社会仓储设施来收储粮食,这一块的潜力是比较大的。 四是做好预控应急的准备,针对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情况,我们研发了气密保温钢板筒仓,同时还预备了搭建仓间罩棚简易设施,利用非粮食企业的仓库厂房来收粮、储粮等等措施,以应对少数企业一时无仓开秤的紧急情况。 五是粮食部门严阵以待,要坚决打好夏粮收储的攻坚战。从三月份以来,国家粮食局已经派出了几批工作组,深入到重点产区来督促指导,做好夏粮收购的前期准备工作。 
问题四:国家不再实行临储,农民的玉米卖给谁? 答:多措并举搞活玉米流通,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 一是要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粮。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加大玉米收购的信贷支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广大玉米收储加工企业拓宽收购渠道,把农民的玉米收购好。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要带头入市收粮,比如我们说的中储粮、中粮、中纺、中航等等央企,还有地方各级政府的储备企业和国有粮食企业都要带头收购农民的粮食,千方百计为农民排忧解难。 三是加快玉米的加工转化。要组织动员鼓励广大饲料企业、玉米加工转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都要加快玉米的加工转化,变储粮于粮库为流通于市场,这非常重要。 四是要优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坑农”行为。地方政府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督促收粮企业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的粮食收购守则,要从重从严的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这些坑农害农的行为,维护粮农的利益。 
问题五:如何防止镉超标大米和真菌超标的小麦进入口粮市场? 答: 一是做好分类收购的处置。对于收购环节污染的粮食按照定点收购、专仓储存、定价销售、全程监管的原则进行收购处置,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要严格限定用途,不得流入口粮市场。 二是监测关口前移。提前掌握污染粮食状况,加大检验监测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样品,检验监测的结果和有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加强污染粮食的管控。 三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日益完善。探索实行轮作休耕等制度,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粮食会越来越少,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会得到保障。 更多更全农业资讯,关注农管家官微(微信号:nongguanjia6666)。 更多更全农业服务(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关注农管家科技(微信号:nongguanjia)。 您可以点击底部的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