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听说,因饰演86年版中国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红孩儿”一角而走红的赵欣培,也就是俺们公司的CTO,被新加坡星探盯上了,还上了他们那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小编大吃一惊,这怎么能行?说好的一起搞农业呢,说好的一起为农业互联网做贡献呢,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然后小编赶紧翻出报纸一探究竟,话说是小编搞了个乌龙啊!原来红孩儿探索“互联网+农业”大生态的事迹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了呢!小编就说呢,我们“猴子请到农业互联网的救兵”,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为了澄清“谣言”,小编将新加坡“联合早报”对“红孩儿”的报道附上,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我们公司首席技术官“红孩儿”赵欣培博士的执着和专业。 农管家CTO赵欣培——探索“互联网+农业”大生态 
因饰演86年版中国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红孩儿”一角而走红的赵欣培,如今畅游在“互联网+农业”的创业海洋中,成为北京农管家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 “对我来说,扮演‘红孩儿’其实很偶然。娱乐圈并不吸引我,我喜欢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事。” 赵欣培认为,用互联网改变农业生产现状是最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有很多事情可以赚钱,但是在赚钱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农民受益,甚至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步,就更值得去做。” 参演《西游记》后,赵欣培曾收到不少影视剧、广告的邀约,但他却没有继续演艺事业。“相较于演戏,其实我个人更痴迷于计算机,再加上那时候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台Z80计算机,就更不愿意去拍戏了。” 上小学时就拥有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让赵欣培兴奋不已。此后,赵欣培对计算机的热情与日俱增,“我的计算机启蒙比较早,从用Z80编程,到后来的Apple II,再到286、386、486,我都玩过。” 1995年,赵欣培怀着对计算机学科的浓厚兴趣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选择进入企业,而是进入中科院软件所继续深造,“做研究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很简单、很单纯。研究计算机和编程,本身就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我很享受这种状态”。 虽然赵欣培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技术指导和管理,但闲暇时他仍喜欢编程,“写程序挺有趣的,能锻炼思维,与同行分享其中的一些小技巧,特别有成就感。” 博士毕业后,赵欣培没有进入互联网公司,而是一直在创业公司做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工作。“ERP(企业资源计划)我做了近10年,市场进入白热化阶段后,很难有大的突破。后来,我和一群朋友头脑风暴,觉得农业互联网企业值得一做,所以就开始创业。” 农业未尝科技巨大推动力 “虽然现在的农产品很丰富,但是,看看现在中国农业所面临的困境——农户缺生产资金,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农业依然没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2014年7月,北京农管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赵欣培担任公司的CTO。赵欣培表示,作为创业型公司,农管家的商业模式不同于一般农业互联网公司大规模烧钱换用户的思路,而是以农业金融为切入点,通过后续的农资团购、农技服务、农产品流通为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提供打包式服务。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农业产业链的四大块——金融、农资、农技与农产品流通,每一块的缺口都很大,所以‘互联网+农业’在这些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赵欣培说。 赵欣培回忆道,农管家创始团队最初想做的是农资电商,覆盖种子、化肥、农药等,但由于农资厂商有既有的销售体系,现有的农业互联网公司也仅是传统模式的线上化,做农资电商的想法可能不具备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于是,赵欣培及其团队便开始探索引入农业金融模式——对接银行、P2P平台等金融机构,以土地流转经营权贷款的形式解决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资金问题。目前,农管家已在东北、华北服务了近千家合作社。 线下试验模式 再上网速成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做农业最基础的是解决模式的问题”,赵欣培说,“可以先在线下进行模式试验,看看用什么模式可以改变或优化供应链结构、生产结构,一旦模式试验成功,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就可以加速这种发展进程。” 2015年7月,由赵欣培负责的以农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管家APP上线;同年年底,农管家APP将线下已经开展的农业金融、农资团购和农产品流通的服务整合,形成一个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主的移动平台。“农业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通过搭建农产品收购商和农户的桥梁,让农产品高效地流通起来,农产品流通也是其完成互联网对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使命的一个闭环。” 赵欣培坚信,农业不仅是传统产业,也是能融合现代科技的朝阳产业。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植根农业,也能为中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出一份力。 更多更全农业资讯,关注农管家官微(微信号:nongguanjia6666)。 更多更全农业服务(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关注农管家科技(微信号:nongguanjia)。 您可以点击底部的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