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大事件:玉米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大豆,关键在这里
2016-04-15   来源:营口农批网  作者:belldanby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导读:实行了9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之后,很多粮农表示非常迷茫。春播在即,今年还种玉米吗?不种玉米能种啥?从东北大地到黄淮海平原的农民都在求解这个难题。另外,玉米价格下行还让一部分农民本能会放弃精细耕作,与此连带出现的是种粮承包户毁约弃租以及土地撂荒,玉米面积有可能雪崩似地下滑。根据反馈全国农村春播形势,农业部原计划至2020年在“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5000万亩的指标,很有可能今明两年就会轻而易举地实现甚至大大超越。玉米每斤价格从1元下跌至8毛、7毛、6毛,农民叫苦不迭,种地赔钱,面积下滑。中国的玉米可能成为第二个大豆吗?如果不想成为“第二个大豆”,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制度改革带来利好消息

“上游注水过高,下游产业就没法发展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整个产业链是利好消息。”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系主任倪国华分析说,玉米价格长期处于世界“高地”,扭曲了包括玉米加工、生猪产业等市场,也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造成影响。

形成玉米价格市场形成机制

通过市场化改革把整个玉米产业链搞活之后,既扩大社会整体需求,还会把一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生产者挤出去,让真正有优势的种植户留在市场中,这有利于提升玉米产业的竞争力。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形成玉米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他估计,玉米种植面积的缩减情况,将会在2016年玉米季之后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趋势。

如何保证玉米不会成为下一个大豆

然而,玉米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东北玉米跟着国际市场价格走,玉米价格可能要降到0.7-0.8元的区间。”李国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种植户难免要承受一部分损失。“玉米价格还得往下走。”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也持相同的判断。

告诉农民种什么

“重要的是,要给农民一个出口,让农民有更多选择。”李国祥提醒说,不种玉米之后种什么,要有充分考虑。同时也要防止国际价格波动、低温自然灾害等多重波动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

补贴保证农民利益

而对于补贴的发放,李国祥特别强调,补贴的金额要让农民种粮不吃亏,种粮积极性不受打击。补贴发放方式必须认真考虑,这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财政补贴的资金只能以承包地登记面积为依据进行补贴,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的实际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登记面积,据东北某地反映,个别地方实际种植面积可能比登记面积超出40%。”李国祥说,种粮大户的土地是流转来的,有土地的不种粮,种粮的没土地,补谁不补谁,这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现实难题,要避免补贴发放引发矛盾。

防止补贴引发的矛盾

关于补贴方式上,倪国华也指出,按面积补存在开荒地、测不准等现实问题;按产量补又难以避免出现“转圈粮”的问题;而直接按照粮食直补的方式,虽然易操作,但是在保障种粮积极性上可能出现偏差。他提出,要综合考虑各种补贴方式的优劣,既要防止财政走入“烧钱的悖论”,也要防止价格巨幅波动导致农民的更大损失。

需要配套政策措施

“补贴太低,起不到保障农民利益的目的;补贴太高,又会成为国家财政包袱。”玉米不能成为第二个“大豆”!在王秀东看来,玉米新政之后,仍需要一揽子的配套政策措施。

“政策要有弹性,要充分考虑到东北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东北大部分农机都是跟玉米配套的,种其他作物相关社会化服务跟不上来,农民短时间内是绕不过这个弯的。”王秀东说,对于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手段,不能只看到改革的必要,而看不到现实困境。

王秀东建议,要以种植合理成本作为补贴标准,尽量保证农民种粮不亏。最好是把出路想在前面,把各种困难都考虑进去。

最后小编分享一段从事多年玉米研究的业内人士的建议和感言:

建议:

1、公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具体内容。每亩玉米补贴多少?是补给土地所有者再转给承包者?还是直接补给承包者?多数农民依然迷茫和纠结,迫切期待相关政策明示。

2、落实“轮作休耕制度”。总书记在中央会议发言指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措施,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

3、借鉴“土豆主粮化”措施,做好玉米加工转化的文章,立即投入资金推进更受市民欢迎的玉米“主食多样化”。轻车熟路,立竿见影。

感言: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实践表明,认识玉米有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十分重视发展产量高的玉米;当粮食刚够吃饱,往往又忽视甚至扬弃玉米;只有当玉米发展成为粮食、经济、饲料兼用作物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时,才能真正把发展玉米生产摆上重要位置!

更多更全农业资讯,关注农管家官微(微信号:nongguanjia6666)。

更多更全农业服务(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关注农管家科技(微信号:nongguanjia)。

您可以点击底部的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Tags:米是否 成为下 关键在 责任编辑:belldanby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业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开.. [下一篇]大事件:农业部通过了《“互联网+..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