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小麦进入赤霉病高发期,防控办法这里
2016-04-13   来源:绵阳农批网  作者:wind   字体:【 】  浏览:55次   评论:0

导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消息称,4月中下旬,各地陆续进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受气候异常、抗性品种缺乏和耕作制度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小麦赤霉病重流行风险极高。为有效控制赤霉病发生危害,保证小麦产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帮你想好了对策。

防治策略

照赤霉病发生危害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等小麦赤霉病常发麦区,必须坚持“主动出击”不动摇,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黄淮中北部、华北南部麦区,要坚持“预防为主”不放松,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施药,严防病害发生流行。

防治技术

为控制赤霉病发生、降低毒素污染,要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

1、坚持“见花打药、适期防治”

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的最佳时期,“见花打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遇到连阴雨、大面积结露和雾霾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5-7天后,再次喷药防治,切实做到雨前预防和雨后控制相结合。

2、坚持“科学选药、轮换用药”

优先考虑耐雨水冲刷的剂型,保证用药效果;需二次用药的田块,推荐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尤其是出现多菌灵抗性问题的地区,建议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及其复配制剂,确保预防控制效果、降低毒素污染风险。

3、坚持“强化田管,改善环境”

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防止小麦群体过大造成植株郁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形成适宜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以减轻病害流行危害。

此外,以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兼顾白粉病、蚜虫、粘虫等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坚持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分类指导、科学防控、药肥混用、保粒增重。

防治方式

要适应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时效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主导优势和专业化防治组织骨干作用,坚持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做到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常规防治和应急防治相结合,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

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发动,确保防控责任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及早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强化监测调查,确保预报预警到位。各级植保机构在加强监测调查,准确掌握苗情、病情基础上,主动与气象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分析会商发生流行态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三是强化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技术到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及召开现场会、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宣传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性。防控关键时期,组派技术精干力量进村入户、包片驻点,普及防控技术和安全用药知识,及时指导农民做好防控工作。四是强化统防统治,确保防控效果到位。结合实施小麦 “一喷三防”和重大病虫防控补助项目,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附:小麦赤霉病特点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阶段特征:穗腐小麦扬花时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穗部发病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小麦赤霉病病穗症状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发病条件: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更多更全农业资讯,关注农管家官微(微信号:nongguanjia6666)。

更多更全农业服务(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关注农管家科技(微信号:nongguanjia)。

您可以点击底部的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Tags:高发期 责任编辑:wind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业部百个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 [下一篇]创业致富之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