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植农业正在面临着一场大改革,这是中国几千年农耕史上的大变革,从一家一户的农耕到规模化产业化农耕的变革,在未来20年里会覆盖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耕地面积。所以,规模农业在形态上形成之后,马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经营的问题,而不是单单的如何耕种的问题。 
自从2013年1号文件出来以后,到8月份全国的家庭农场注册已经超过80万了,合作社到8月份才70多万,从家庭农场短短不到1年就注册80多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农业里面的进来的资本速度越来越快了。所以,这是我们大家所处在的整个行业的背景,就像当年的房地产一样,我们身在其中,光看到机会还不行,我们得去研究怎么抓住机会,就像前几年这个房地产行业,看到了但是没有出手,这还是没有抓住机会。进入后,接下来就是经营的问题,我们要真正的抓住历史机会。那么如何经营好未来的规模农业呢? 规模农业经营的三要素:流通第一,生产第二,品牌第三 流通第一,流通里面有一个新兴渠道+传统渠道的问题,这里的新兴渠道主要指生鲜电商,这些人怎么操作呢,就是支了一个网站,面向年轻的市民。在城市里面上班的年轻人,路上堵车,生活压力大,工作任务重,使劲的工作使劲的加班,下了班到菜市场菜市场关门了,所以就得上网,选择好要买哪些农产品付下款,然后在家等着就可以了,有人送。 农产品的这种流通模式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非常多,在二三线城市也有一些,而且加快发展。可以在网上定,但是不是马上送,指定时间送,所以这是一个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传统渠道,主要指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仍然是农产品主要的流通渠道。 生产第二,规模农业一定要有规划,这个规模别走一个误区,就是品种太多,你要考虑季节搭配,因为采购商找你是因为你有规模,如果你没有规模,或者他采购的少他没有必要来找你,到批发市场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来找你,一定是要有一个数量级,采购商有量才可以直接找生产基地,所以,采购商如果找到你,你如果没有一定规模、产出足够的单品数量是不行的。 品牌第三,几千年来农业领域,大家一直没有这个品牌意识到,所以我们做农业行业的,特别是普通老百姓来讲,年复一年,没有增值点,浪费了时间,即使你种出来的很好吃也不能创造太多的价值,这是以往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但是现在可以建设农产品品牌了,一个是得益于现在的信息通路,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个就是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当农产品采购商在网上采购时,这个时候就会找牌子了,这是谁家的,产地是哪里的,因为网上不单单一家,会有竞争的。 全国各地的生鲜电商都有需要更多供应基地的需求。目前国内做配送的就是上海的多力农庄,每个月给多少钱,6个月还是12个月一交,一周送几次菜,所以现在的流通方式和信息传递的方式造就我们可以把农产品品牌化。 规模农业如何经营的第四要点,经营规模农业要想制造业学习,你不要看国外的合作社如何经营,你要看制造业是怎么进行的,实际上种植业来讲就是一个制造业,所以,要学习制造业里面的一些精髓,一个是要有规模,第二要有效率,第三,工艺上的衔接自动化。现在农业的设备越来越多,所以完全可以像制造业的流水线一样。 经营成功以后的规模农业形态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呢,由于种植农业有自己的特征,生长周期、地域生长、季节生长,所以中国的规模农业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所以我们预估即使再来20年,也会有10%以上不是规模的,甚至还多一些。但是不管小的还是规模的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品质为上,并且品质统一。农产品以前大家不重视品质,直接往车上一仍你也不知道是谁的,但是现在因为有这样的一个信息通路在所以你可以做品牌了。 品质统一,采购商看中你是因为你有规模,所以你做了一个合作社好象也有规模,但是每家社员产出的黄瓜、水果口感不一样,你怎么说服你的采购商,尤其遇到采购商还是做品牌的,所以品质统一很重要。 我们看一下欧美日发达国家合作经济状态,美国农场主协会,是合作加工和销售,所以他组织也是松散和集中有一个调节度,欧洲就是专业化合作社,以产品为中心开展业务,日本他们面积不大,做农协。 所以,从欧美日发达国家看,合作经济实际上是一个高等的经济状态,不是我们国内大多数现在所理解的,把一家一户凑在一起就是搞了一个合作社。我们国家目前的合作社现在其实很难搞,因为大家学的是欧美的方式,但是欧美的前提和我们不一样,欧美是大地主和大地主的联合,而我们是一家一户,小农意识多一点的人的联合,所以如果我们搞合作社,也去学美国的能行吗,前提不对,肯定不行。在我国规模化需要一点时间,前面的速度会比较快一点,前面30%的流转比较快,3-5年可以形成,全国规模30%以后会进入一个慢速通道。所以,从中国与欧美农业现在的状态可以看出差距,差距就是空间,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欢迎一起为农业奋斗的农友,关注农管家微信订阅号-农管家官微(nongguanjia6666)! 农管家APP,首款农民专用APP,再不使用你就OUT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