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农民哥 近日,来自广西田阳的农民哥网友发来几张芒果图片,咨询这些芒果是怎么了,感到非常困惑。据初步分析,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高活性植物细胞分裂素噻苯隆)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在海南噻苯隆使用的经验已经过许多年的积累,用量控制上严格与谨慎,但在广西,使用技术相对滞后。因为噻苯隆活性非常高,在极低的浓度下,即可发挥膨大的效果,是果实膨大最有效的调节剂。这位果农使用噻苯隆浓度过大,且喷药过湿,或者是喷后遇雨,药物从上往下流,所经过的芒果侧芽生长点产生了药效,加之近期雨水多,气温高,使侧芽提前萌发,造成这样的严重后果。 
目前果树上还有未成熟果实,因为众多侧芽的生长,需要更多养分供给,从而与果实争夺有限的营养成分,轻则造成部分落果,重则颗粒无收。在芒果管理中后期,应停止使用噻苯隆,如果在前期使用,会有留有较多时间让树体来代谢,从而避免芒果贪青,催不熟。在芒果上壳后,可用芸苔素内脂,奈乙酸配合高磷钾叶面肥,促进噻苯隆在树体内的分化与代谢,一是增加果实含糖量与果实密度,二是在催熟过程中乙烯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使果实黄透,三是增长耐贮运的时间。 
合理使用无可厚非,该果农由于心理比较急燥,想让芒果在短时期内达到膨大的目的,但事实并非想象中的美好,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反其道的结果,也是他不愿意所看到的。目前只能费工把新梢用人工摘除,但工效慢。在下一季芒果生产中,多下有机肥,合理修剪,恢复树势,并不影响来年的产量。(责任编辑:农民哥_N0103) 欢迎关注“农民哥芒果种植”微信:nomge02(长按复制)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但禁止转载与商业使用。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