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当韩国的端午节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中国国内一片哗然。 
为什么在中国发端且有2500多年历史的端午节被韩国“抢注申遗”成功?中韩两国的端午节到底有什么不同?乡村君今天就为大家逐一解答。 分析不同之前先说一下相同之处。中韩两国的端午节最主要的相同点就是庆祝时间相同,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起源与稻作农业的起源有关,每年农历5月正是涨水的季节,为了祈求大水不将水稻淹掉,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祭神。这样这个节日才慢慢在我国形成。后来我国的农耕文化传向海外,韩国的端午节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自然形成。由此,韩国人对“端午”的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主要在活动的主题和形式。中国的端午节经过2500多年沉淀演变,现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更多的宣扬的是一种爱国主义。表现形式上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草等等。 

与中国不同,韩国的端午节主题并不是纪念人,而是祭祀神。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区别是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并不是特指某一天,而是要持续20多天,甚至1个月。 主要祭祀活动流程如下: 1、农历四月五日:酿制神酒; 2、农历四月十五日:“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祭”; 3、农历五月初三傍晚:回到江陵国师女城隍祠(郑家女)接受“奉安祭”,也就是端午祭的“前夜祭”; 4、农历初四到初七,每天的早晨举行“朝奠祭”。 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以祭祀为主题,酿酒、祭祀、菖蒲洗头、官奴假面戏等活动为形式的民族节日,确实与中国的端午节大不相同。 


对于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我们也不必耿耿于怀。想想如何保护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再被人“抢注”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