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特别爱喝母亲做的糊涂面。 
水开了,母亲随手丢几粒黄豆,几茎红薯梗,一捧碎粉条,一把玉米糁,一勺盐花。勺子一搅,任由它们在铁锅中起伏升腾。母亲只是偶尔搅动一下,其他时间则在擀面和洗菜。菜无非是萝卜白菜或青菜之类。等锅里的干菜和玉米糁熬得差不多了,母亲也把红白萝卜切成细丝放在碗里,红绿相映色彩鲜明。面条也擀好切好,撒上面扑儿,松松散散晾在高粱梗串成的托盘上。母亲先把红萝卜丝之类放进锅,搅动一下,他们就和原来的粥融为一体了。再熬四五分钟,面条下锅,最后放入青菜。不久,一碗糊涂面就呈现在眼前了。红的萝卜,绿的青菜,黄的大豆,白的面条……都统一在黏糊透亮的玉米粥里,色彩鲜明,饭香扑鼻。 那时候母亲做的糊涂面,用料是那样简单粗朴,母亲却能熬得那么有滋有味。一碗糊涂面下肚,顿觉周身温暖,余香满口。贫寒的岁月,几乎天天喝母亲做的糊涂面,和着母爱的温馨,仿佛觉得漫长的冬天也不再那么寒冷。 
岁月匆遽,不知不觉四十年的时光悄然流逝,不变的是我对家常饭对糊涂面的深爱。 我做的糊涂面,食材和当年已经大相径庭。红萝卜、黄豆、玉米糁自然少不了,但红薯梗换成了拳菜、海带、香菇、黑木耳等。出锅时还要放葱、姜、醋、香菜、味精、麻油……用这么丰富的食材做出的糊涂面,才真正称得上色香味俱全。锅盖掀起的刹那,香气早已氤氲满屋。看吧,橙黄晶莹的玉米糊里有肥嫩嫩的香菇、黑黝黝的木耳、蓝莹莹的拳菜、青翠碧绿的芹菜梗、小青菜等,还有红萝卜,黄豆,花生豆的点缀,真让人馋涎欲滴。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舀回来两碗羊汤做糊涂面,那真是风味独具,别是一般美味在心头了。 真没想到,当年食材简单粗拙的糊涂面也与时俱进了。拳菜、海带、香菇、木耳等菌类干菜的加盟,葱、姜、香菜、味精、麻油等蔬菜和调料的介入,使糊涂面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这样的家常饭不受欢迎才怪。 
做糊涂面的蔬菜大致可分为三类:干菜类、新鲜蔬菜类、调味菜类。它们下锅早晚不同,但先后都被统一在晶莹黄亮的玉米粥里了。原来泾渭分明的各种蔬菜及豆类、面条,因玉米粥的协调,成了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家庭不也是如此吗?经历不同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因这样那样的机缘走到了一起,在岁月的协调下,一年年地磨合着。接着,孩子介入。时间越长,队伍会越来越庞大,家会越来越温馨,亲情也会越来越醇厚绵长。 
糊涂面之所以好喝,莫非就在这糊涂二字上?!人要想真正活得有滋有味,不也得追求糊涂的境界么?少些对名利的追逐,少些斤斤计较瑕疵必究,多一些宽容,多一份谅解。忘记别人有意无意的伤害,多记得对方的好,以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相信就会时时开心天天幸福。 好喝莫过糊涂面,要想使生活的滋味醇美,也应该达到糊涂的境界! 【原作者为嵩县教师赵爱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