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乡村”头条号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最近村里做农田产权登记,小编帮了半天忙。本来一个村的好多人都认识,只是有的叫不上名字,尤其是老年人。这回一看原始农田登记本,更是彻底蒙圈。 
疙瘩,锁,六十年前出生的老人,为啥取名字都这么奇葩? 有一位大爷,本来挺熟的,平时人称“解放”,是解放洛阳那一年出生的。可是一看人家的登记本,竟然赫赫写着“苗驴”俩字。 随着输入的名字增多,发现这些六十岁以上老人的旧名字,大多都是和农村常见的物品有关。 有和动物有关的,比如“狗蛋”,“狗剩”,“狗宝”……与狗有关的还真不少。还有“牲口”,“马娃”,“驴”,“骡娃”,“黑鸡”之类,有一家竟然老大叫“牲口”,接下来马、驴、骡挨个排。 又有一种是跟农具有关的,叫“框儿”,“篮”、“掘头”,“银斧”之类的。 也有一门都是铁器的,“铁蛋”,“铁水”,“铁娃”,“铁门”、“铁掀”、“铁栓”之类的。 
偶然还见过两个用斤称表示的,“陆斤”,“八斤”,有一个最少的,竟然是“三斤”,这个可能是跟出生时候的重量有关系了吧。 这些基本都是男性的名字,女性的名字多是和食物、花卉相关,“焦叶”是一种油炸的面叶,“芝麻”农作物的一种,“桂花”,叫这个的还真多,甚至同名同姓,还有这个莲那个香什么花。 相对于男性名字的随意性,女性名字都还有些具体意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村长告诉我,解放前其实山村里住的人口很少,现在的人口有不少都是从别的地方迁徙过来的。洛阳有伊、洛、涧三条大河,旧事河水经常泛滥成灾,有些是为了躲避刀客,就有一部分人口填充到山区了。 原来的山里人少地多,没有成建制的村子,大多都是一户人家一个村子,农民没有文化,村子里也没有读书人,为了好记,就用儿童出生之后看见的第一样东西做名字。而且农村风俗说:名贱人好活,名贵养不活。把名字取成最常叫的物品,还可以糊弄“勾魂小鬼”。 
还记得这些名字的人已经不多了,说不定你的爷爷、父亲的乳名就是其中一种。 图片:大海500年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