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乡村情调|冬夜,这里的篝火勾起童年回忆!
2016-06-19   来源:上海农批网  作者:大奶妹   字体:【 】  浏览:68次   评论:0

如果,夜晚,山村没有了电。

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无需约,撒在村口马路上,闪烁的手机荧光,视乎也会随时被寒风扑灭。

老年人呢,没有了连续剧,没有了梨园春,敲开邻居家的大门,站在院子里,看着没有吃完饭的孩子,逗趣着。

这时候,闲置的打麦场,有一个黑影,扒拉一抱麦秸,点燃,同时点燃一根普通的近乎劣质的卷烟,伸出手,凑近火苗。

干透了的麦秸燃烧起来,是没有烟雾的,昏黄的火光,穿过门缝,映射在村口人家的墙壁上。站着的说:“赶紧吃,吃完饭去烤火!”

小孩看了看火光,低着头,赶紧扒拉碗里,不去管粘的一脸的面条或者玉米糊糊。

一个男低音:“弄啥来?又搁那点麦秸?谁点罚谁。”

“剩蛋,你叫他来?”

……

村口马路上的年轻人凑了过来,“吱扭”,关闭的大门开了,走出三四个人。

此时的视线是极为不好的,看谁都是黑乎乎,天上的星星根本不能照亮男女的基本特征。

才六点多。

天黑了,黑的很踏实。

远山黑黝黝的,近处的房屋也是黑黝黝的,小孩儿们唯恐哪儿藏着一个妖怪什么的,紧紧扯着大人的衣服。

麦场的火光更亮了,分的出红的黄的衣服,也看得见小孩子脸上、衣服上的饭粒,有人伸着手,有人烤着背,不知是谁,开了头,气愤起连续剧中的人物。

他们不追星,却更容易入戏,会因为表演者的辛酸落泪,也会独自给胜利者鼓掌……

他们在讨论连续剧的时候,小孩们躲在麦秸堆的阴影里,或是学狼叫,或是学小猫,更有的,三跳两跳登上麦秸垛,用力摇晃,落下来一大块麦秸。

火太大了,人们后退两步,围拢一个更大的圈圈,火小的时候自然凑的紧密些。刚开始的时候是两个大点的孩子抱麦秸,有人拿来了三个刺的耙子,还有麦叉,有了工具,从麦秸垛上撕扯麦秸的进度快了很多,火光更加敞亮了,远远的似乎都能感觉的到,这不又有人过来了,牵着会走路的幼儿,抱着不会说话的,人们聊着东家今年几块地荒废了,谈谈去哪儿干活没讨回工钱,都知道今年不好过,好多工程因为当官的要么被抓要么不敢开工,“背包客”们早早就回来了。

接下来再谈的就是谁家下了多少粉条,估算一下价值,还有谁养了几头黑猪,三百多斤了,商量着几家去拉回来一头,留下自己吃的,多的卖多少钱一斤……

山村里没有秘密可言,就连谁家儿媳妇怀孕了,谁家花猫下了几个小猫,都可以拿来作为烤火的谈资,就像喜好喝酒的,见到朋友,几粒生花生也能干一瓶,醉翁之意不在酒么!

又更换了话题,说二十年前,山里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河里还有水,水里还有鱼,有鱼就有捉鱼的人,捉鱼的人也有稻田……

公路通车了,河里没水了,有电了,有人电打鱼了,现在的夏季,就连河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

农民有他们的无奈和认命,也有他们不经意甚至很随意的破坏环境。他们只是这个社会底层的人群,识字却没有文化,想过的好却无知于行动。

无奈何之时,晒着太阳,烤着麦秸火,打着麻将,盘算着来年的计划……

我也是农民,同样慢悠悠享受暖阳烈火的节奏,同样羡慕却不嫉妒恨的态度,心中有梦,不必在乎身处环境。

Tags:冬夜 勾起童 责任编辑:大奶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洛阳大山深处,农民放羊迷失山林.. [下一篇]山村老母亲不认儿子却记得麻雀,..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