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洛阳山村90岁老太,烈日下守护二分荒田果腹,太艰辛!
2016-06-13   来源:厦门农批网  作者:角落   字体:【 】  浏览:41次   评论:0

村子里高寿的人其实并不多,90岁的刘奶奶已经算是活的够本了。当然,这是她自己说的。眼看着比她还小几岁的人一个个下世了,喊起来村里人,也总是他们故去长辈的名字。

人老了,忘性大,也不太喜欢太香太咸的饭菜,厨房里最多也只有食盐一种调料了,就算这样,还闹出过把白糖当做了食盐,把碱面倒进了奶粉的可笑事。

刘奶奶操劳了一辈子,8岁做了童养媳,9岁推磨箩面,12岁和公公婆婆分家,一生养育四五个子女,不到50岁守寡……

孩子们还算孝顺,每个月都有人回来看看。可是看看就看看呗,每一回都吵架。吵架的原因是老人种的二分开荒地。

山里土地少,以前耕地是流动的,隔几年重新分配一次。刘奶奶就在山坡开垦了二分荒地,用竹篮子背石头,给那几块屁股大的开荒地垒了梯田畊。

关于那二分开荒地,种还是不种,就是每一次吵架的起因,却永远不是结束。

老人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土房子的窗户一般都有点小,屋里边的光线自然不是多么明亮,也就总有一股若隐若现的霉味。

小孩子们开始上学了,刘奶奶扛着锄头,拄着拐棍,哼哼喘着粗气也开始下地了。

她问学生:“镇咱(现在)是清早还是后晌?”得到答复之后,又会自言自语:“我还当是歇过晌了,原来是清早呀……”

从她家到她的二分地,可能会有800米,她需要10分钟左右走到。到了地头,经常会发现忘记带什么东西了。站在地头,插着腰,挺直了胸口,想喊上一嗓子,可是发出的声音却根本没有冲破空气的阻力,能听清楚的,只有她自己。

丢下锄头,回家。半路上,有人问她吃了没有,她又想:“可不是?别人都吃过了,我也该弄点吃的。”

厨房是接着上房建的一间土坯瓦房,不到15平方的样子,挨着门口的墙上,是一个二尺左右见方的小木窗,四壁熏的漆黑。老人没有开灯,屋子里的东西实在太熟悉了,闭着眼也能找到需要的东西。

对着窗子,是一个两个锅口的土灶。窗口下一张矮板凳,里面是一个小的陶缸和一堆凌乱的树枝。灶台的年数也不少了,除了灶口修补的地方能够看的出是泥土,其他地方已经看不出来究竟是泥土还是水泥了。

灶台上一大一小两口铁锅,外面的小锅里还泡着水,那锅岩上的锅巴明显是玉米粥的样子。一个长把的铜勺子,横担在两个铁锅的“锅儿子”上。(铁锅的把手。)大锅用木制的锅盖盖着,上面倒扣着三四个粗瓷碗和一个掉了几块瓷的黄瓷碗。

紧挨灶台的,是一口粗大的水缸。尽管村子里早就用上了自来水,可是大半辈子的习惯,还是没有改掉。半缸清水,缸岩上挂着一口生满了铜绣的水瓢。

舀水,拿起锅里的丝瓜瓤,转身把丝瓜瓤扔在水缸里,用的时候,四下找不到了。嘴里嘟囔着:“唉,那个死鬼娃子又来捣乱了?我的丝瓜瓤弄哪了?”

一边骂着充满女性器官的脏话,一边用手指刷去锅边的锅巴,那些已经干结在锅上的锅巴,也就没有再理它。

添水的时候,终于发现了丝瓜瓤,愣了一下。“哎呀,我这个死鬼人,咋不死呢?这不是我自己了?老了,真的不中用了……”

墙上的烟囱可能堵住了,干树叶在灶塘里冒着黑烟,片刻功夫,整个厨房已经布满了浓烟,拿起一根竹筒,用力的吹着,腮帮子吹得酸疼,终于生着了火,添上几根树枝,火苗滋滋的舔着锅底。

等她吃完饭,太阳已经升到半天空了,接下来,就是一个孤独苍老的身影,顶着太阳,在那几平方山坡地里蠕动。

Tags:二分 田果腹 责任编辑:角落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看懂了他们,我们再来聊聊“爱情.. [下一篇]一张百元瑕疵纸币叫价百万,也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