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三农”新闻工作者,经常往农村跑,这是小编每天必做的功课。虽说辛苦点儿,但每天接触不同的人或事,说实话,收获颇多。这不,最近下乡走在一条田间小路上,不断从路边的草丛中,飞起这种昆虫。 定眼一看,太熟悉不过,这种昆虫在我们农村老家那一带俗称“担仗”(音)。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每到收获玉米时,都能在玉米田间抓到不少这种昆虫,尤其是玉米收获后刚种下小麦,小麦刚刚发芽,“担仗”都趴在麦苗下,由于时节已入冬,“担仗“已经冻得半死,这时抓起“担仗”来特别好抓,每次都收获颇丰。
这种东西可是绝佳的美味。记得当时在农村,每次在野外抓到“担仗”,就地把荒草点燃,然后把串成一串串的“担仗”往火堆里一扔,等到烤到焦黄时拿出,真是人间美味啊。如果抓得多了,回家用盐水腌制一下,下油锅一炸。现在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是农村过去那个年代,小孩子最爱干的事。
读中学后,才从生物课中得知,这种昆虫的学名叫中华蚱蜢,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害虫。它对庄稼的危害,可将植物的叶片咬出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可以说是农民深恶痛绝的害虫。但是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的大人告诉我,这种昆虫只吃露水,由于当时年少懵懵懂懂,就信以为真。看来读书还是有用(呵呵)。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最近查阅资料才发现,这种我们农村老家俗称的“担仗”,不仅是个美味,而且还有很多药用价值。据《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中华蚱蜢有镇惊定搐,止咳平喘,解毒消肿的作用,主治热喘,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小儿惊风等等。看来,小时候在农村吃这个东西吃对了,既能除害,又能止咳,可谓一举两得。既然是这样,废话就不多说了,有去抓“担仗”的小伙伴吗?让我们走起!(以上是我的故事,你的农村老家管这种昆虫叫什么?您是否吃过?说来听听,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特别提醒:图文系“泥腿子记者”原创,欢迎转发和收藏,禁止剽窃内文和盗图,一经发现,将会依法追究。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