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注意!财政支农要朝这几个方向偏啦!
2016-08-31   来源:巴中农批网  作者:绍00   字体:【 】  浏览:43次   评论:0

导读

NGJ

近日,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吴奇修在《农村工作通讯》发布题为《改革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文章,对十三五期间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方向及重点做了阐述,小编摘取了其中与农民息息相关的部分,分享给大家。从以下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方向和重点上,你找到未来农业的发展之路了么?

01:以创新精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整和完善现有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多年来,为了保持粮食连年增产,在生产环节,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对粮农的补贴;在流通环节,国家逐步提高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在收储环节,国家投入巨资新建或改建大量仓储设施,并补贴粮食储存和轮换,财政多头投入全程补贴。

一是要按照农业发展和财政支出两个可持续的要求,寻找政策的平衡点,通过财税、金融、贸易、价格等多种政策工具协同作用,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生产与消费、增产与增收、进口与出口、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等关系。

二是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将2004年起实施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合并为一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两个方面,增强农业“三项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能,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三是要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巩固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和棉花补贴政策转型调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是要针对当前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及消费结构升级、产业融合程度加深、国内外市场联动增强等挑战,在全面评估现有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支农投向,及时修正相关政策目标,坚决取消与改革目标相悖的、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

五是要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契合消费需要品种的供给产能;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坚持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稳步提升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落实好中央提出的“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效益提高和质量提升,依靠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组织效率,不断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积极探索创新现有财政支农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紧紧围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投入方式,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建立基金、民办公助、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多种有效形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组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体系,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重点发展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二是要紧紧围绕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多层次、多维度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管理机制,切实改变涉农资金“小、散、乱”的使用格局。深化资金分配改革,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提高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

三是要紧紧围绕确保涉农资金安全,强化涉农资金监管,积极推行农民参与制、公开公示制等,落实管理责任,接受公众监督。发挥财政监督、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中介力量,将涉农领域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重大支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强化考评结果运用,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激励机制。

02:着力加快补齐短板促进“三农”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二是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探索全方位、多功能、一站式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

三是要牢牢抓住并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根主线,在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的承包权、用活土地经营权,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要调整财政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帮助农村地区引入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是要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连接机制,探索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共同分享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让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积极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03:厚植绿色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以绿色生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以“镰刀弯”地区为主、黄淮海地区为辅,以“粮改饲”、“米改豆”为主要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体系和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6.45亿元,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加注重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机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快节水灌溉、精准施药、定位施肥、秸秆收集、残膜回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潜力,力争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

二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逐步建立支持休耕轮作的财政政策,有计划、按步骤地探索推动农业“休养生息”。

三是要积极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在支持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支持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四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继续支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腐熟、施用生物有机肥、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等土壤有机质提升措施,支持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

04:“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要持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6年,中央财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关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规模,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660.95亿元,比2015年增长43.4%。要把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切实管用的办法,管好用好宝贵的扶贫资金,不断提升财政扶贫工作成效。

二是要健全财政扶贫政策体系,重点抓好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探索完善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既要坚决放权、支持创新,鼓励贫困县积极作为,又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避免贫困县不作为、乱作为。

三是要创新财政扶贫机制,支持地方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四是要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是要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农业补贴政策,进一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更好地分享农业农村发展成果。

二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农户承包权所带来的基本权益,扩大放活经营权给农户带来的增值收益,使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三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是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作用, 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优惠政策支持发展物业经济、特色产业等方式鼓励村集体发展壮大实力,提高集体组织自我保障、自我发展能力。

五是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小编提问:从农业司司长传递的消息中,你又发现了哪些生财之道呢?

来源:财政部网站

微信搜索关注“农管家官微”,第一时间了解更多更全农业信息(读政策、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

Tags:注意 支农要 方向偏 责任编辑:绍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这些“黑了”的农产品,竟然这么.. [下一篇]紧急通知!第10号台风将要登陆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