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作出部署。 
《通知》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措施: 1 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 2 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 3 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4 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享受职业指导、介绍、培训及技能鉴定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 5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6 在根据户籍人口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向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 7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 8 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9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0 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 《通知》强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财力不因政策调整而减少;强化经济发达地区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的职责,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加大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定
居权利,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享有的既有权益。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最新政策体现出落户、加钱、不动地这
三条主线,体现了财政政策统筹与精准的思路。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例如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方面,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促进解决在城镇化中教育医疗等方面增加支出所带来的资金紧张问题,十分科学。 此外,有分析称,通知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免除了农村转移人口的“后顾之忧”。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这关系到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稳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强调,很多农民为什么不敢进城,不愿进城,有很多原因。“一个是城里人很多
公共服务没有提供给他,且他最大的一个担心就是换成城市户口之后,会不会强迫把那几个权利收走。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几个文件都明确地告诉了不收,维护权
利。因为这是一个财产权利,它不因为职业、居住地的变动就一定要去变动它。”陈锡文说。 据说,回复“进城通知”,可以查看《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全文哦! 问题来了:落户、加钱、不动地了,你要进城吗? 关注农管家官微,做一个有态度的农业人。 微信搜索关注“农管家官微”,第一时间了解更多更全农业信息(读政策、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