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今日大暑,高温酷热,农事管理不能少
2016-07-22   来源:周口农批网  作者:272   字体:【 】  浏览:68次   评论:0

销 夏

(白居易.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

大暑简介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大暑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

大暑气候

高温酷热

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

台风

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 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关键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

◆◆

大暑农事

病虫害防治

大暑期间北方地区温度高,时常伴有短时大雨,病害、虫害易发生,农业病虫害专家建议此时应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或防止病虫害的集中发生;畜牧方 面专家提醒,需防范由高温而引起的一些瘟病及疫病,提前做好相应防范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及流行。尤其是今年降雨较多,需防止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早稻抢收

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 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 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预防干旱

虽然今年雨水较多,但是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 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 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 及时浇灌。此时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农谚

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

洪涝灾害时出现,防洪排涝任务急。

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虫抓良机。

玉米人工来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齐。

棉花管理须狠抓,修追治虫勤锄地,

顶尖分次来打掉,最迟不宜过月底。

大搞积肥和造肥,沤制绿肥好时机。

雨季造林继续搞,成片零星都栽齐,

早熟苹果拣着摘,红荆绵槐到收期。

高温预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烂蹄(病)。

水中缺氧鱼泛塘,日出之前头浮起,

矾水泼洒盐水喷,全塘鱼患得平息。

由于今年夏季全国各地降雨较多,小编特附上农业部《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附: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6月底以来,长江中下游出现多次最强降雨过程,覆盖范围广、过程雨量大、短时降雨强,多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部分地区农作物受灾严重。当前,南方降 雨还在持续,北方陆续进入防汛关键期,秋粮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据气象部门预测,7-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长江中下游、淮河、黄河下游、辽河流域可能 出现较重汛情,同时也有可能出现涝旱急转,对秋粮生产极为不利。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秋粮长势,要以抗洪排涝、防旱保苗、防高温热害、防低温冷害、防病虫草 害为重点,切实抓好灾害防控,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

一、抗洪排涝

抢排水、快散墒,早补救、促恢复,强化受涝田块管理。

一是抢排积水,除涝散墒。对低洼受涝地块,抢修损毁农田,快速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并铲趟散墒,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

二是洗苗扶苗,恢复生长。对积水田块,要做到边排水、边洗苗,早扶苗、早恢复。结合排水或泼水洗苗,清除烂叶、黄叶。退水后,及时扶正植株,促进恢复生长。

三是加强田管,促苗转化。对受涝田块,追肥要快,养分要全,数量要足,起到养根护叶的作用。及时中耕划锄,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护根系,兼顾除草。

四是适时改种,减轻损失。对南方因灾绝收的稻田,要及时改种晚稻或用早稻进行翻秋。对季节紧张地区,可改种生育期短的豆类、马铃薯等作物,努力实现大季损失小季补。

二、防旱保苗

既抓旱区抗旱保苗,又防涝区涝旱急转,应对伏旱和秋旱。

一是补水造墒,缓解旱情。突出重点,优先保证杂交制种田和良种繁殖田生产用水。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增加保浇灌溉面积。灌溉后及时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二是趁墒追肥,促进生长。对北方受旱迟发的玉米,充分利用降雨和灌水,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开沟深施并施后覆土,防止高温产生肥害,促进籽粒灌浆。

三是加强田管,降耗减损。对受旱玉米,采取放秋垄、拔大草、割空株、打底叶等措施,促进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侵染,减少水分养分消耗。对重旱玉米,及早收获玉米秸秆进行青贮黄贮,用作畜牧饲料。

三、防高温热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强稻田管理,切实防好高温热害。

一是深水灌溉,以水调温。对孕穗抽穗期的水稻,如遇持续35℃以上高温,会影响扬花授粉和结实率。可采取深水(10厘米以上)灌溉,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

二是叶面喷肥,化学调控。适时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减轻高温热害影响。

四、防低温冷害

北方防好早霜,南方防好寒露风,应对低温冷害。

一是科学田管,促进早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水溶肥,迅速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寒性。水稻浅水灌溉,提高水温,防止贪青晚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二是灌水造墒,以水调温。迟熟水稻可灌水防霜冻,晚间灌,白天排,保持田间湿润。此外,在早霜和寒露风来临前,低洼地块可在上风口位置,放置秸秆人工熏烟防霜冻。

三是适当晚收。一旦发生早霜,不要急于收脱,适时延迟收获,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充分发挥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传送的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防病虫草害

加强监测预报,推进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危害。

一是南方稻区防治“两虫两病”。重点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和纹枯病等重大病虫的防治,力争做到关口前移、早期预防,分类指导。

二是华北东北防治“一虫一病”。重点抓好玉米螟的防控,确保不发生大的危害。密切关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做好预报和防治工作。

三是西北西南重点控制检疫性虫害。对稻水象甲、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等疫情,实施阻截防控和联防联控,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微信搜索关注“农管家官微”,第一时间了解更多更全农业信息(读政策、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

Tags:高温酷 农事管 能少 责任编辑:272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为什么农民申请贷款难? [下一篇]合作社还只是简单的合作吗?看人..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