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买回的芒果蒂腐病,有点痛心,那就来谈谈该病害吧!
2016-07-17   来源:通辽农批网  作者:低炭哥   字体:【 】  浏览:87次   评论:0

综合整理 | 农民哥

最近小编在市场上看到金黄可人的小芒果,一时口水横流,没忍住,果断掏出干瘪已久的小钱包,忍痛买了5个。本来想一天一个,来满足一下小编的口腹之欲,可谁知,才到第三天,小编最珍爱的小芒果,就黑了一大片。小编顿时痛心疾首,泪流满面。

仔细查看,这芒果的病症为芒果蒂腐病。很是无奈,吃不得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芒果蒂腐病。希望广大果农朋友在种植和采收芒果时,多多留意,进行合理的培植果树和采收贮藏果实的工作,在为果农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像小编这样的芒果爱好者提供口感美味,健康优质的芒果。1何为芒果蒂腐病

芒果蒂腐病是芒果采摘后的主要病害,也是世界芒果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芒果蒂腐病主要为害芒果果实,发病部位最初在果蒂周围,先出现褐色斑点,继而迅速扩展至整个果蒂的果皮变褐、腐烂、渗出黏液,对贮藏及运输影响甚大。储藏期病果率一般为10%-40%,发病严重时可达100%。

依据病原菌的不同可分为:芒果球二孢属蒂腐病,芒果小穴壳属蒂腐病,芒果拟茎点霉属蒂腐病。

症状

(1)芒果球二孢属蒂腐病:较常见的症状是蒂腐。发病初期蒂部呈暗褐色、无光泽,病健部交界明显,在湿热的储藏环境下,病癍向果身扩展,果皮由暗褐色变为深褐色或紫褐色。同时,果肉组织软化,流汁,有蜜甜味,在25-34℃下3-5天即可导致全果腐烂。病果果皮产生密集的黑色小粒即分生孢子器。同时,也可以危害茎杆,先出现褐色病癍,后变黑色,流出胶液,故称流胶病、病癍扩大环绕枝条后,病部以上部分枯死,造成回枯。

(2)芒果小穴壳属蒂腐病:在黄熟果实上主要症状有3种:蒂腐型 该类型的较常见,发生较严重。发病初期在果蒂周围呈现水渍状的浅黄褐色病斑,在高温高湿贮藏环境条件下,病斑迅速向果身扩展,病健交界处模糊,病果迅速腐烂、流汁,病果果皮上出现大量深灰绿色的菌丝体。在湿度较低的条件下,果皮上出现大量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皮斑型 此类型的症状与芒果炭疽病症状相似,发病初期病斑为浅褐色,下凹,圆形,后逐渐扩展,病斑上常见轮纹,后期出现小黑点,在高湿环境条件下,病部可见灰绿色的菌丝体。端腐型 果端部出现水渍状、暗黑色的病斑,扩展速度快,此类型在贮藏后期较常见。

(3)芒果拟茎点霉属蒂腐病:在果实上仅表现为蒂腐,发病初期在果蒂周围出现浅褐色病斑,扩展较慢,病键部交界明显,果皮表面无菌丝体出现,但剖开病果后可见果肉中有大量白色的菌丝体,果肉逐渐软化,有酸味,后期在果皮表面出现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

病害循环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分布在树皮、枯枝和落叶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寄生主体内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子器涌出,经雨水溅射或昆虫活动进行传播,潜伏在果实上,待果实近成熟或成熟即表现出症状。

2发病条件

(1)采收前后的气候条件 采摘期的气温在25-35℃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在常温贮藏的情况下,用聚乙烯薄膜袋,单果或数果小包装,袋内湿度大,果实从发病到全果腐烂仅需3-5天,在台风暴雨频繁的季节,台风极易扭伤果柄或擦伤果皮,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易从伤口侵入,发病往往较重。早熟品种收果期早而避过台风暴雨,果柄或果皮的伤口少,因此蒂腐病较轻。

(2)采收方式 果实采收时,留短果柄并及时进行采后处理,以降低病果率。采收贮运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3防治方法

(1)搞好果园卫生 减少初侵染源 果园修剪后应及时清除枯枝烂叶,修剪时应尽量贴近枝条分枝处剪下,避免出现枝条回枯。

(2)拔出病株 苗期发病应及时拔出病株,病穴淋灌波尔多液、叶枯唑等。

(3)正确采收 果实采收时采用“一果二剪”法,可降低病原菌从果柄侵入的速度和概率,所谓“一果二剪”,即在果园采收时的第一次剪,留果柄长约5cm,采后到加工场处理前,进行第二次剪,留果柄长约0.5cm。放置时果实蒂部朝下,以防止胶乳污染果面,每剪1次,都需用消毒剂(75%酒精)蘸过果剪。采果前不要施用含钙化合物,如含钙叶面肥。

(4)采后植物激素处理 采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涂抹果蒂,虽不能明显推迟果实后熟进程,但能保持果蒂青绿,这对降低蒂腐病的病果率有一定的作用。

(5)冷藏 将采收处理后的果实置于10-13℃的温度下贮藏,也可以延缓蒂腐病的发生。点击阅读您感兴趣的文章

欢迎关注“农民哥芒果种植”微信:nomge02(长按复制)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但禁止转载与商业使用。

Tags:那就来 谈谈该 责任编辑:低炭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广泛用于农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真.. [下一篇]劲爆,2016年海南芒果早花第一户..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